《客舍喜崔补阙司空拾遗访宿》作者: 唐 卢纶
一、作者简介
卢纶,字允言,唐代著名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作以五言律诗和绝句尤为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寓含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卢纶一生历经坎坷,早年避乱江南,后虽入仕却仕途不顺,这种经历使他的诗作中既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不乏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在《客舍喜崔补阙司空拾遗访宿》一诗中,卢纶以客舍为背景,通过描绘与友人崔补阙、司空拾遗的深夜相聚,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与人生境遇的共鸣,体现了其诗歌中温情与哲思并重的艺术特色。
二、古诗原文
《客舍喜崔补阙司空拾遗访宿》
步月访诸邻,蓬居宿近臣。
乌裘先醉客,清镜早朝人。
坏壁烟垂网,香街火照尘。
悲荣俱是分,吾亦乐吾贫。
三、写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卢纶仕途不顺、漂泊异乡之际。崔补阙与司空拾遗,皆为朝中官员,与卢纶或有旧交。在异乡客舍,两位友人不顾夜深,踏月来访,与卢纶共叙旧情,这一举动无疑给身处困境的诗人带来了极大的心灵慰藉。诗中“步月访诸邻”一句,既描绘了友人来访的情景,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惊喜与感动。此诗不仅是对友情的颂歌,更是卢纶在逆境中自我慰藉、乐观豁达心态的真实写照。
四、诗词翻译
在月光下步行拜访邻里,我这简陋的居所迎来了尊贵的近臣。
身着乌裘的你先我而醉,清晨对镜整装的你即将上朝。
破旧的墙壁上烟雾如网般垂挂,繁华的街道上灯火照亮尘埃。
无论是悲是荣都是命运的安排,我也乐于享受我的清贫生活。
五、诗词赏析
《客舍喜崔补阙司空拾遗访宿》一诗,以平实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与友人深夜相聚的温馨场景,同时透露出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首联“步月访诸邻,蓬居宿近臣”,以月光下的步行和简陋的居所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不失温馨的氛围,友人的来访更添了几分意外之喜。颔联“乌裘先醉客,清镜早朝人”,通过对比友人的醉态与清晨上朝的形象,既展现了友人的真性情,也暗示了各自不同的生活状态与人生轨迹。
颈联“坏壁烟垂网,香街火照尘”,以破旧的墙壁和繁华的街道为对比,既描绘了客舍的简陋与外界的喧嚣,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对世俗的超脱。尾联“悲荣俱是分,吾亦乐吾贫”,则是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总结,表达了无论悲喜、荣辱,都是命运的一部分,而诗人自己则乐于享受这份清贫与自在。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卢纶以细腻的笔触,将深夜相聚的温馨、人生境遇的感慨融为一体,展现了他作为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刻感悟力。
六、诗词深度解读
《客舍喜崔补阙司空拾遗访宿》一诗,不仅是卢纶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唐代文人生活状态与心态的生动写照。从诗中可以看出,卢纶虽然身处逆境,仕途不顺,但他并未因此沉沦或抱怨,反而以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享受与友人的相聚时光,这种精神境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首先,从友人的来访可以看出,卢纶在文人圈中拥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崔补阙与司空拾遗作为朝中官员,能够在深夜踏月来访,不仅体现了他们与卢纶之间的深厚友情,也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风气。这种风气在唐代尤为盛行,文人之间往往以诗会友,以文交心,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其次,诗中的意象运用也颇具匠心。如“乌裘先醉客”,乌裘不仅代表了友人的身份与地位,更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不拘小节的文人气质。而“清镜早朝人”,则通过清晨对镜整装的形象,展现了友人作为朝廷官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象层次,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内涵。
再者,诗中的“坏壁烟垂网,香街火照尘”一句,以破旧的墙壁和繁华的街道为对比,既描绘了客舍的简陋与外界的喧嚣,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对世俗的超脱。这种对比手法在唐代诗歌中屡见不鲜,但卢纶却能够将其运用得恰到好处,既不失真实感,又富有艺术感染力。
此外,尾联“悲荣俱是分,吾亦乐吾贫”更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和乐观态度。在唐代社会,文人往往面临着仕途与隐逸的抉择,而卢纶则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姿态,既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又享受了清贫生活的乐趣。这种心态不仅体现了他的个人修养和哲学思考,也反映了唐代文人普遍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
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来看,《客舍喜崔补阙司空拾遗访宿》一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文人心态。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文人墨客辈出,诗歌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卢纶等文人能够保持一种独立的精神追求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超越,更是对时代精神的彰显。
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唐代文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和文化传统。文人之间以诗会友、以文交心,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承,也形成了独特的文人圈子和文化氛围。这种氛围对于唐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客舍喜崔补阙司空拾遗访宿》一诗是卢纶个人情感与唐代文人心态的生动写照。它以其真挚的情感、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和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文人交往方式,对于我们理解唐代文化和文人心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今天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重读这首诗,或许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和感悟,让我们学会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在喧嚣中寻求宁静、在清贫中享受生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