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马郎中画鹤赞》读书笔记

《和马郎中画鹤赞》作者: 唐 卢纶

一、作者简介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汉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他一生仕途坎坷,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后元载、王缙获罪,卢纶遭到牵连。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卢纶的诗歌创作丰富,尤其擅长边塞诗,有《卢户部诗集》传世。

二、古诗原文

        《和马郎中画鹤赞》

高高华亭,有鹤在屏。削玉点漆,乘轩姓丁。
暮云冥冥,双垂雪翎。晨光炯炯,一直朱顶。
含音俨容,绝粒遗影。君以为真,相期缑岭。

三、写作背景

卢纶生活在唐代,当时唐朝与边疆民族时有冲突,边塞诗因此受到广泛关注。卢纶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创作了许多描绘边疆战事和将士英勇无畏的诗歌。《和马郎中画鹤赞》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未明确记载与边疆战事直接相关,但很可能是在唐代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诗歌创作繁荣的背景下,卢纶对艺术作品的一种赞美和感悟。诗中的“华亭”和“屏风”象征着高雅和精致的艺术氛围,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艺术品的追求和欣赏。

四、诗词翻译

高高的华亭里,有一只画着鹤的屏风。画工精巧地雕琢玉石,绘制鲜艳的颜色,鹤站在画中,仿佛姓丁的轩车载着它。夜幕笼罩,黑暗中双翅垂下像白雪一样。清晨的光辉照耀,鹤头始终是朱红色的。它含着音韵,神态庄重,栩栩如生。这令人惊叹的形象,仿佛真的活了过来。你以为它是真的,期待着在缑岭相见。

五、诗词赏析

《和马郎中画鹤赞》这首诗以画鹤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艺术作品的魅力和诗人的审美情趣。

首句“高高华亭,有鹤在屏”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和场景,高高的华亭中,一幅画着鹤的屏风引人注目。接着,“削玉点漆,乘轩姓丁”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画鹤的精致和华丽,画工技艺之高超,使得鹤的形象栩栩如生,仿佛真的乘坐在姓丁的轩车中。

“暮云冥冥,双垂雪翎。晨光炯炯,一直朱顶。”这四句通过对比暮云与晨光下的鹤的形象,进一步强调了画鹤的生动和逼真。夜幕降临时,鹤的双翅垂下如白雪,充满了神秘和诗意;而清晨的光辉照耀下,鹤头的朱红色刺目而鲜艳,展示了生机和活力。

“含音俨容,绝粒遗影”则通过描绘鹤的音韵和神态,以及它绝食遗世独立的形象,进一步强化了画鹤的逼真和超凡脱俗的气质。最后两句“君以为真,相期缑岭”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作品的赞叹和期待,他相信这幅画着鹤的屏风是如此真实,以至于期待能够在缑岭与真实的鹤相见。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准确,意象生动而鲜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和感染力。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美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于艺术与现实交融的深刻思考。

六、诗词深度解读

《和马郎中画鹤赞》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一幅画鹤屏风的简单赞美,更蕴含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情感。

从艺术角度来看,这首诗是对古代绘画艺术的高度赞扬。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画鹤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画中的鹤不仅形态逼真,而且神韵兼备,仿佛真的活了过来。这反映了古代绘画艺术的高超技艺和独特魅力,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艺术品的深厚鉴赏力和审美情趣。

从文化角度来看,这首诗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鹤这一文化符号的热爱和崇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鹤是吉祥、长寿和高雅的象征。诗人通过描绘画鹤的形象,不仅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也寄托了自己对于理想生活和精神境界的渴望。

此外,这首诗还蕴含了诗人对于现实与艺术的深刻思考。诗中的“君以为真,相期缑岭”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作品的真实感和期待感。他认为这幅画着鹤的屏风是如此真实,以至于期待能够在缑岭与真实的鹤相见。这种对艺术与现实的交融和模糊界限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于美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更深层次地,这首诗也可以看作是诗人对于自己人生经历的一种隐喻和反思。卢纶一生仕途坎坷,屡试不第,后来虽然得到举荐和重用,但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挫折。他对于画鹤的赞美和期待,或许也反映了他对于自己人生的一种期许和追求。他希望自己能够像画中的鹤一样,超凡脱俗、自由自在,不受世俗的束缚和限制。

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期待。诗中的“和马郎中”表明了这首诗是卢纶与友人马郎中之间的唱和之作。通过赞美画鹤和表达期待之情,诗人也传递了自己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与友人相聚的期待。这种友情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慰藉和支持,也是诗人精神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