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赵给事白蝇拂歌》读书笔记

《和赵给事白蝇拂歌》作者: 唐 卢纶

一、《和赵给事白蝇拂歌》作者简介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祖籍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出身范阳卢氏北祖第四房,是北魏济州刺史、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卢纶一生仕途坎坷,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卢纶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二、古诗原文

       和赵给事白蝇拂歌

华堂多众珍,白拂称殊异。
柄裁沈节香袭人,上结为文下垂穗。
霜缕霏微莹且柔,虎须乍细龙髯稠。
皎然素色不因染,淅尔凉风非为秋。
群蝇青苍恣游息,广庖万品无颜色。
金屏成点玉成瑕,昼眠宛转空咨嗟。
此时满筵看一举,荻花忽旋杨花舞。
砉如寒隼惊暮禽,飒若繁埃得轻雨。
主人说是故人留,每诫如新比白头。
若将挥玩闲临水,愿接波中一白鸥。

三、写作背景

《和赵给事白蝇拂歌》是唐代诗人卢纶为应和赵给事(疑为赵涓)而作的一首诗。赵涓在大历年间曾任给事中,与卢纶有交往。此诗可能作于赵涓第一次为给事中时,即大历五年、六年至大历十年、十一年之间。诗中通过对白蝇拂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卢纶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同时也隐含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失去美好事物的惋惜。

四、诗词翻译

华美的厅堂中摆满了各种珍宝,其中白蝇拂显得尤为独特。它的柄由沉香木制成,香气袭人,上端结有文饰,下垂着穗子。那白蝇拂的丝线如霜般莹白且柔软,时而像细长的虎须,时而像浓密的龙髯。它干净素雅的颜色并非经过染色,冷风吹过也并非因为秋天已至。一群苍蝇在这里尽情地游玩,无拘无束,在这庞大的食品库房中,其他物品都黯然失色。金屏上的点状物渐渐变成了瑕疵,白天里睡觉时,我感到沉郁而空虚。此刻盛宴上,我看到了某个人的一举一动,突然间芦花旋转,杨花飞舞,犹如寒鹰惊扰了暮时的鸟儿,又像飘落轻雨一般。主人说这是故人遗留下来的,时常叮嘱说要像新白头一样对待。如果可以挥舞着它,行走在静静的水边,我希望能够接住一只在波浪中飞翔的白鸥。

五、诗词赏析

《和赵给事白蝇拂歌》是一首充满华丽词藻和深邃意境的诗歌。卢纶以白蝇拂为切入点,通过对其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华美而又不失雅致的场景。

诗的开篇便以“华堂多众珍,白拂称殊异”奠定了全诗的基调,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那个摆满珍宝的华堂,而白蝇拂则在这众多珍宝中脱颖而出,成为焦点。接着,卢纶用“柄裁沈节香袭人,上结为文下垂穗”等句,详细描述了白蝇拂的材质、工艺和外观,使读者仿佛亲眼看到了那件精美的艺术品。

诗的中段,卢纶运用对比的手法,将白蝇拂的素雅与华堂中的其他珍宝进行对比,突出了白蝇拂的独特之处。同时,他还通过“群蝇青苍恣游息,广庖万品无颜色”等句,描绘了一个生动而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使诗歌更加贴近现实。

诗的尾段,卢纶借白蝇拂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他通过“主人说是故人留,每诫如新比白头”等句,暗示了白蝇拂是故人遗留之物,承载着对逝去时光的怀念。而“若将挥玩闲临水,愿接波中一白鸥”则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六、诗词深度解读

《和赵给事白蝇拂歌》不仅是一首描绘白蝇拂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和深刻哲理的作品。

从诗歌的意象来看,白蝇拂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它代表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赞美,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纯净和高雅。在诗中,白蝇拂的素雅与华堂中的其他珍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白蝇拂的独特之处,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繁华的淡泊和对内心世界的坚守。

从诗歌的情感来看,卢纶通过白蝇拂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失去美好事物的惋惜。诗中的“故人留”和“比白头”等句,透露出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深深眷恋和对友人的无尽思念。同时,诗人也通过“愿接波中一白鸥”等句,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此外,诗歌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白蝇拂的素雅和纯净,象征着人内心的本真和善良。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纯净和高雅,不为世俗所染,是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境界。而诗人通过白蝇拂所传达的这种精神,也激励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总的来说,《和赵给事白蝇拂歌》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佳作。卢纶以白蝇拂为切入点,通过对其细致入微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华美而又不失雅致的场景,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人生启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