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赋得姚美人拍筝歌》作者: 唐 卢纶
一、作者简介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出身范阳卢氏北祖第四房,是北魏济州刺史、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卢纶早年生活动荡,幼年丧父,八岁始读书。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卢纶的诗歌创作以边塞诗和军旅诗最为著名,他的边塞诗继承了盛唐边塞诗的奋发进取精神,同时也融入了中唐时期特有的悲凉与反思。
二、古诗原文
宴席赋得姚美人拍筝歌(美人曾在禁中)
出帘仍有钿筝随,见罢翻令恨识迟。微收皓腕缠红袖,深遏朱弦低翠眉。
忽然高张应繁节,玉指回旋若飞雪。凤箫韶管寂不喧,绣幕纱窗俨秋月。
有时轻弄和郎歌,慢处声迟情更多。已愁红脸能佯醉,又恐朱门难再过。
昭阳伴里最聪明,出到人间才长成。遥知禁曲难翻处,犹是君王说小名。
三、写作背景
《宴席赋得姚美人拍筝歌》是唐代诗人卢纶创作的一首描绘宴会上姚美人才情出众、琴艺非凡的古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宫廷宴乐文化紧密相关。在唐代,宫廷宴会是贵族社交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在宴会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卢纶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对这样的场景自然有着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体会。他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姚美人的艺术魅力,也反映了当时宫廷宴会的繁华与奢靡。
四、诗词翻译
朝阳升起,还有一位钿筝女伴相随,结束演奏后,迟迟不肯离去,令我感到惋惜。她轻轻收拢白皙的手腕,红袖盈袖地缠绕,深深控制住弦音,弯下翠绿的眉梢。突然间,她高高抬起琴颈,应和着曲调的起伏,指间玉石般灵动地旋转,仿佛飞舞的雪花。凤箫和韶乐都沉寂无声,精美的绣幕和纱窗下,静谧地展现着秋夜的明月。有时她轻轻弹唱着与郎君共享的歌曲,慢慢地,声音渐渐延缓,情感更加丰富。已经忧虑起红颜因此表露出的烦恼,她能够佯装醉酒,但同时也担忧红楼的门难以再度踏足。昭阳宫中众女官中最聪明灵慧的她,来到人间才得以长成。遥远地知道宫廷禁曲难以轻易传承,仍然是君王私下间说起她的小名。
五、诗词赏析
《宴席赋得姚美人拍筝歌》是一首充满画面感和情感张力的古诗。卢纶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姚美人在宴会上拍筝的动人场景,展现了她的才情与美貌。
诗的开篇,卢纶便以“出帘仍有钿筝随”一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姚美人。她手持钿筝,翩翩而出,仿佛自带光环,瞬间成为宴会的焦点。接着,“见罢翻令恨识迟”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未能早日结识姚美人的遗憾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姚美人的非凡魅力。
接下来的几句,卢纶对姚美人的琴艺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微收皓腕缠红袖,深遏朱弦低翠眉”,这两句通过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展现了姚美人弹琴时的优雅与专注。她的皓腕轻收,红袖飘飘,朱弦深遏,翠眉低垂,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她的才情与美貌。而“忽然高张应繁节,玉指回旋若飞雪”一句,则将姚美人的琴艺推向了高潮。她的玉指高高张开,应和着曲调的起伏,回旋如飞雪,令人叹为观止。
诗的后半部分,卢纶转而描写姚美人的内心世界和与君王之间的情感纠葛。“有时轻弄和郎歌,慢处声迟情更多”,这两句通过音乐的节奏变化,暗示了姚美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她与郎君轻歌曼舞,慢处声迟,情却更多,展现了她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而“已愁红脸能佯醉,又恐朱门难再过”一句,则表达了姚美人对未来的忧虑和不安。她担忧自己的红颜易老,也担忧无法再次踏入朱门,与君王共度美好时光。
最后两句,“昭阳伴里最聪明,出到人间才长成。遥知禁曲难翻处,犹是君王说小名”,卢纶对姚美人的聪明才智和与君王之间的深厚情感进行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姚美人是昭阳宫中众女官中最聪明灵慧的,她的才华只有在人间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而君王私下间说起她的小名,更是体现了他们之间的亲密无间。
六、诗词深度解读
《宴席赋得姚美人拍筝歌》不仅是一首描绘宴会上姚美人才情出众、琴艺非凡的古诗,更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和文化内涵的作品。
从情感层面来看,这首诗展现了姚美人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她对音乐的热爱、对爱情的渴望、对未来的忧虑以及对君王的深情厚意,都通过诗人的笔触得以生动展现。姚美人的形象因此变得立体而鲜活,她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弹琴美人,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追求的女性形象。
从文化层面来看,这首诗反映了唐代宫廷宴乐文化的繁荣与奢靡。在唐代,宫廷宴会是贵族社交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在宴会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卢纶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姚美人的艺术魅力,也反映了当时宫廷宴会的繁华景象和贵族们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唐代诗人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审美观念。在卢纶的笔下,姚美人不仅才情出众、琴艺非凡,而且聪明灵慧、美丽动人。这种对女性形象的赞美和塑造,反映了唐代诗人对女性的尊重和欣赏,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才华和美貌的认同和追求。
同时,这首诗也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价值。它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唐代宫廷宴乐文化、贵族社交生活以及女性地位等方面的珍贵信息。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唐代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