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题》作者: 唐 王昌龄
第一部分 《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题》作者简介
王昌龄,唐代著名诗人,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亦有说法认为其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他生于约698年,卒于约757年,是盛唐时期的杰出边塞诗人,被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后历经仕途波折,被贬岭南等地。他与李白、高适、王维等诗人交厚,诗作慷慨豪迈,气势雄浑,尤其擅长七言绝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部分 古诗原文
《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题》
斋心问易太阳宫,八卦真形一气中。
仙老言余鹤飞去,玉清坛上雨蒙蒙。
第三部分 写作背景
《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题》是王昌龄在被贬官期间路经武陵(今湖南常德一带)时所作。当时,他或许正经历着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起伏,内心充满了对宇宙、人生及道教的深刻思考。武陵龙兴观是当地的一座著名道观,王昌龄在此虚心向黄道士请教易学问题,探寻八卦与宇宙本原之间的联系,并将此次经历与感悟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充满神秘色彩与哲学意味的佳作。
第四部分 诗词翻译
我怀着虔诚之心在太阳宫中请教易学,探寻八卦的本质和真实形态,它们似乎都蕴含于宇宙初开时的一气之中。仙人告诉我,我如同一只飞翔的仙鹤已经离去,此刻在玉清坛上,细雨蒙蒙,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第五部分 诗词赏析
《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题》是一首充满神秘色彩与哲学深度的诗作。首句“斋心问易太阳宫”,以“斋心”二字表达了诗人对易学的虔诚探求之心,“太阳宫”则点明了问易的地点,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氛围。次句“八卦真形一气中”,揭示了易学的深奥与宇宙的混沌初开之间的联系,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本原的深刻思考。
后两句“仙老言余鹤飞去,玉清坛上雨蒙蒙”则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将自然景观与道教氛围融为一体。仙人告知诗人鹤已飞去,既是对诗人离去的一种象征,也寓意着人生的无常与超脱。而“玉清坛上雨蒙蒙”则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意境,仿佛诗人此刻正置身于仙境之中,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
整首诗意境深远,引人深思。诗人通过对易学、道教及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宇宙、人生及道教哲学的深刻思考。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仕途坎坷的无奈与超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第六部分 诗词深度解读
《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题》不仅是一首描绘道教与易学元素的诗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学思考与人生感悟的佳作。以下是对该诗的深度解读:
一、易学哲学的体现
诗中的“问易”二字,直接点明了诗人对易学的探求之心。易学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阴阳五行、八卦象数等概念,旨在揭示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与本质。王昌龄在诗中通过“八卦真形一气中”一句,表达了易学哲学中宇宙本原与万物生成的思想。他认为,八卦的本质和真实形态都蕴含于宇宙初开时的一气之中,这一气既是宇宙的本原,也是万物生成的根源。这种思想体现了易学哲学中宇宙生成论与本体论的深刻内涵。
二、道教文化的融入
作为一首描绘道教元素的诗作,《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题》中融入了丰富的道教文化。诗中的“太阳宫”、“玉清坛”等道教建筑名词,以及“仙老”、“鹤飞去”等道教神话元素,都展现了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诗人通过向黄道士请教易学问题,也表达了对道教哲学的深刻认同与探求之心。道教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倡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王昌龄在诗中通过描绘道教元素与氛围,表达了自己对道教哲学的向往与追求。
三、人生哲理的感悟
《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题》不仅是一首描绘道教与易学元素的诗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刻人生哲理的佳作。诗中的“仙老言余鹤飞去”一句,既是对诗人离去的一种象征,也寓意着人生的无常与超脱。鹤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长寿与吉祥,但在这里却被赋予了离去的意味。诗人通过这一象征手法,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同时,“玉清坛上雨蒙蒙”一句也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意境,仿佛诗人此刻正置身于仙境之中,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这种意境不仅展现了道教文化的神秘魅力,也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向往。
四、仕途坎坷的无奈与超脱
王昌龄在创作《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题》时,正经历着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起伏。他或许对现实的政治环境感到失望与无奈,因此通过向黄道士请教易学问题来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超脱。诗中的“斋心问易”不仅表达了他对易学的探求之心,也寓含了他对仕途坎坷的无奈与超脱。他希望通过易学哲学的指引,找到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方式。这种思想在诗中的“仙老言余鹤飞去”与“玉清坛上雨蒙蒙”两句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五、自然景观与道教氛围的交融
《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题》中的自然景观与道教氛围相互交融,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悠远的意境。诗中的“玉清坛上雨蒙蒙”一句,将自然景观与道教建筑融为一体,仿佛整个玉清坛都被细雨所笼罩,形成了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这种氛围不仅展现了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同时,诗中的自然景观也寓意着人生的无常与变幻莫测,与道教哲学中的宇宙生成论与本体论相呼应。
六、艺术手法的运用
《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题》在艺术手法上也展现出了王昌龄高超的诗歌创作技艺。诗中运用了象征、寓情于景等手法,将易学哲学、道教文化、人生哲理与自然景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同时,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悠长,既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表达了他对宇宙、人生及道教哲学的深刻思考。此外,诗中的韵律与节奏也处理得恰到好处,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
综上所述,《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题》是一首充满神秘色彩与哲学深度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王昌龄对易学哲学与道教文化的深刻认同与探求之心,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与对仕途坎坷的无奈与超脱。同时,诗中的自然景观与道教氛围相互交融,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悠远的意境,使得整首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审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