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游眺》读书笔记

《龙门游眺》作者: 唐 韦应物

第一部分:《龙门游眺》作者简介

韦应物,唐代著名诗人,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他早年曾以“三卫郎”事玄宗,后历经仕途起伏,历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等职,世称“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其诗作风格冲淡闲远,语言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隐逸情怀。他的《龙门游眺》一诗,便是其山水田园诗风的佳作之一。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龙门游眺
唐代·韦应物

凿山导伊流,中断若天辟。
都门遥相望,佳气生朝夕。
素怀出尘意,适有携手客。
精舍绕层阿,千龛邻峭壁。
缘云路犹缅,憩涧钟已寂。
花树发烟华,淙流散石脉。
长啸招远风,临潭漱金碧。
日落望都城,人间何役役。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龙门游眺》是韦应物在任官期间,于大历初年仲春时节所作。当时,他或许因公务繁忙而感到些许烦躁,于是趁旬假之际,与几位朋友相约前往龙门山郊游散心。龙门山在洛阳正南方,以其壮美的山色和丰富的佛教文化而闻名。韦应物在游览过程中,被龙门山的山水之美和佛教文化所深深吸引,于是提笔写下了这首描绘龙门游眺之景的佳作。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我望着那开凿山川引导伊水奔流的景象,龙门山被截断如同天门洞开。从都城的城门远远望去,龙门山早晚都散发着祥和的气息。我素来怀有超脱尘世的心愿,恰好有携手同游的朋友相伴。寺庙围绕着层叠的山峦,千佛龛紧邻着陡峭的峭壁。沿着云雾缭绕的山路前行,路途还很遥远,在山涧中休憩时,钟声已经沉寂。花树在烟云中绽放着光华,淙淙的流水在石脉间散落。我长啸一声引来远处的风,临潭漱洗着金碧的光辉。日落时分回望都城,人间为何总是如此奔忙劳碌。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龙门游眺》是一首描绘龙门山自然风光和抒发隐逸情怀的佳作。全诗以龙门游眺为主线,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龙门山的壮美景色和诗人内心的超脱情怀。

首联“凿山导伊流,中断若天辟”以宏大的气势开篇,描绘了龙门山被伊水穿流而过的壮观景象。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龙门山的地理特征,也寓含了诗人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叹之情。

颔联“都门遥相望,佳气生朝夕”则将视角从自然景观转向人文气息,通过“都门”与“佳气”的对比,展现了龙门山在都城遥望下的祥和与宁静。这里的“佳气”不仅指自然景色的美好,也寓含了诗人对龙门山所蕴含的文化底蕴的赞美。

颈联“素怀出尘意,适有携手客”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他素来怀有超脱尘世的心愿,恰好有携手同游的朋友相伴,这使他更加坚定了隐逸的决心。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展现了他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接下来的几句诗,诗人继续描绘龙门山的自然风光和佛教文化。他沿着云雾缭绕的山路前行,看到寺庙围绕着层叠的山峦,千佛龛紧邻着陡峭的峭壁。在山涧中休憩时,他听到钟声已经沉寂,看到花树在烟云中绽放着光华,淙淙的流水在石脉间散落。这些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龙门山的壮美景色之中。

尾联“日落望都城,人间何役役”则以深沉的感慨收尾。诗人在日落时分回望都城,不禁感叹人间为何总是如此奔忙劳碌。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诗人对人间纷扰的厌倦之情,也寓含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龙门山的壮美景色和隐逸情怀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他内心的超脱与宁静。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龙门游眺》不仅是一首描绘龙门山自然风光和抒发隐逸情怀的佳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人生感悟的诗歌。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韦应物的思想情感和人生追求。

首先,从诗歌的主题来看,《龙门游眺》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唐代社会中,仕途的起伏和官场的纷扰使得许多文人墨客都产生了超脱尘世的心愿。韦应物也不例外,他通过描绘龙门山的自然风光和佛教文化,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隐逸情怀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文化的热爱,也寓含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其次,从诗歌的意象来看,《龙门游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来展现龙门山的壮美景色和佛教文化。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思想。例如,“凿山导伊流,中断若天辟”中的“凿山”和“天辟”意象,展现了龙门山的地理特征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精舍绕层阿,千龛邻峭壁”中的“精舍”和“千龛”意象,则展现了龙门山的佛教文化和人文气息。这些意象相互叠加、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隐逸情怀的艺术世界。

再次,从诗歌的艺术手法来看,《龙门游眺》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例如,借景抒情是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韦应物在《龙门游眺》中巧妙地运用了这一手法,将自己的隐逸情怀融入龙门山的自然风光之中,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他内心的超脱与宁静。此外,诗中还运用了对比、象征等艺术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例如,“都门遥相望,佳气生朝夕”中的“都门”与“佳气”的对比,展现了龙门山在都城遥望下的祥和与宁静;“长啸招远风,临潭漱金碧”中的“长啸”和“漱金碧”意象,则象征着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此外,从诗歌的思想内涵来看,《龙门游眺》还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生命感悟。诗人在抒发隐逸情怀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他认为人生在世,应该追求内心的超脱与宁静,而不是被世俗的纷扰所束缚。这种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思想境界,也寓含了他对后世的启示和教诲。

最后,从诗歌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来看,《龙门游眺》是韦应物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之一。它不仅在唐代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韦应物作为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风格冲淡闲远、语言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隐逸情怀。《龙门游眺》一诗便充分体现了他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等方面的共同特点,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龙门游眺》是一首充满隐逸情怀和深刻哲理的佳作。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韦应物的思想情感和人生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