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月观省属城.始憩东西林精舍》作者: 唐 韦应物
第一部分:《春月观省属城·始憩东西林精舍》作者简介
韦应物,唐代著名诗人,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他早年曾任唐玄宗的宫廷侍卫,生活放浪不羁,后历经安史之乱,仕途几经沉浮,遂折节读书,进士及第。韦应物历任多地刺史,晚年闲居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歌情感深沉,意境悠远,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哲理与画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春月观省属城·始憩东西林精舍》
因时省风俗,布惠迨高年。
建隼出浔阳,整驾游山川。
白云敛晴壑,群峰列遥天。
嶔崎石门状,杳霭香炉烟。
榛荒屡罥挂,逼侧殆覆颠。
方臻释氏庐,时物屡华妍。
昙远昔经始,于兹閟幽玄。
东西竹林寺,灌注寒涧泉。
人事既云泯,岁月复已绵。
殿宇馀丹绀,磴阁峭欹悬。
佳士亦栖息,善身绝尘缘。
今我蒙朝寄,教化敷里廛。
道妙苟为得,出处理无偏。
心当同所尚,迹岂辞缠牵。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春月观省属城·始憩东西林精舍》是韦应物在担任某地刺史期间,于春日里巡视属城、省察风俗之后,休憩于东西林精舍时所作。此时,韦应物已历经仕途的起伏,对人生、自然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借游览山川、休憩精舍之机,抒发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他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高尚情操。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顺应时节省察风俗民情,将恩惠布施给高寿的老人。我如隼鸟般从浔阳出发,整顿车驾游览壮丽山川。白云收敛在晴朗的山谷中,群峰罗列在遥远的天际。石门嶔崎险峻,香炉峰烟雾缭绕。荒草丛生,道路崎岖,几乎使人翻倒。终于来到佛家的庐舍,时令之物多次展现其美丽。昙远法师昔日曾在此经营,这里因此隐秘而幽深。东西竹林寺相映成趣,寒涧泉水潺潺流淌。人世间的事情既然已经消逝,岁月也已经绵延久远。殿宇还残留着朱红的颜色,石阶和楼阁陡峭倾斜。佳士们也在此栖息,修身养性,断绝尘世的因缘。如今我蒙受朝廷的寄托,在乡里施行教化。如果能够得到佛道的精妙,处理政事就不会偏颇。内心应当与所崇尚的相同,行动又怎能摆脱尘世的牵绊呢?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春月观省属城·始憩东西林精舍》是一首充满哲理与画意的山水田园诗。全诗以游览山川、休憩精舍为线索,将自然美景、人文景观与诗人内心的感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首联“因时省风俗,布惠迨高年”点明了诗人此次出行的目的和意义,即省察风俗、布施恩惠,展现了诗人作为地方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颔联至颈联,诗人通过描绘白云、群峰、石门、香炉烟等自然景象,以及荒草、道路、佛庐、竹林寺等人文景观,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幽深、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世界。这些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含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尾联“今我蒙朝寄,教化敷里廛。道妙苟为得,出处理无偏。心当同所尚,迹岂辞缠牵”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看法和态度。他认为自己蒙受朝廷的寄托,应当在乡里施行教化,如果能够得到佛道的精妙,处理政事就不会偏颇。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即虽然追求心灵自由,但又无法完全摆脱尘世的牵绊。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哲理与画意。韦应物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现实政治的看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尚的情操。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春月观省属城·始憩东西林精舍》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与人生智慧的佳作。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解读这首诗,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与深远意义。
首先,这首诗体现了韦应物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追求。他通过描绘白云、群峰、石门、香炉烟等自然景象,以及荒草、道路、佛庐、竹林寺等人文景观,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幽深、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世界。这些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含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韦应物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其次,这首诗蕴含了韦应物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观,将自己对生命、宇宙、人生等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例如,“人事既云泯,岁月复已绵”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宇宙永恒的敬畏;“殿宇馀丹绀,磴阁峭欹悬”则暗示了人生道路的崎岖与艰辛。韦应物通过这些哲理性的诗句,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追求无限的精神境界。
再者,这首诗还体现了韦应物对现实政治的看法和态度。他认为自己作为地方官,应当蒙受朝廷的寄托,在乡里施行教化。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政治清明的渴望和对官员廉洁奉公的要求。例如,“今我蒙朝寄,教化敷里廛”表达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看法和态度,他认为官员应当以身作则,为百姓谋福利;“道妙苟为得,出处理无偏”则强调了官员在处理政务时应当秉持公正无私的原则。韦应物通过这些政治性的诗句,展现了自己作为地方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韦应物对心灵自由的向往与追求。他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牵绊的挣脱。例如,“佳士亦栖息,善身绝尘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牵绊的挣脱,他认为只有摆脱尘世的纷扰和束缚,才能真正实现心灵的自由和解放;“心当同所尚,迹岂辞缠牵”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即虽然追求心灵自由,但又无法完全摆脱尘世的牵绊。韦应物通过这些诗句,展现了自己对心灵自由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最后,这首诗还体现了韦应物对诗歌艺术的独特追求与创新。他通过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自然美景、人文景观与诗人内心的感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风格。例如,“白云敛晴壑,群峰列遥天”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自然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榛荒屡罥挂,逼侧殆覆颠”则通过描绘道路的崎岖与艰辛,暗示了人生道路的曲折与不易。韦应物通过这些诗句,展现了自己对诗歌艺术的独特追求与创新,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综上所述,《春月观省属城·始憩东西林精舍》是一首充满哲理与画意的山水田园诗。它不仅展现了韦应物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追求、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对现实政治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对心灵自由的向往与追求,还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独特追求与创新。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情感色彩,还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是我们学习和欣赏唐代诗歌的重要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