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郑户曹骊山感怀》作者: 唐 韦应物
第一部分:《酬郑户曹骊山感怀》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792),唐代著名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他15岁起便以三卫郎身份成为唐玄宗的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后,他流落失职,开始立志读书,并踏上仕途。韦应物历任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他的诗风恬淡高远,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于世,与柳宗元并称“韦柳”,后人常将他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韦应物的诗作多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情感真挚深沉,艺术成就颇高。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酬郑户曹骊山感怀
苍山何郁盘,飞阁凌上清。
先帝昔好道,下元朝百灵。
白云已萧条,麋鹿但纵横。
泉水今尚暖,旧林亦青青。
我念绮襦岁,扈从当太平。
小臣职前驱,驰道出灞亭。
翻翻日月旗,殷殷鼙鼓声。
万马自腾骧,八骏按辔行。
日出烟峤绿,氛氲丽层甍。
登临起遐想,沐浴欢圣情。
朝燕咏无事,时丰贺国祯。
日和弦管音,下使万室听。
海内凑朝贡,贤愚共欢荣。
合沓车马喧,西闻长安城。
事往世如寄,感深迹所经。
申章报兰藻,一望双涕零。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酬郑户曹骊山感怀》是韦应物在唐代创作的一首律诗。此诗的创作背景与韦应物的个人经历及唐玄宗的历史紧密相关。韦应物曾作为玄宗的近侍,扈从游幸,亲身经历了大唐的盛世繁华。然而,安史之乱后,大唐由盛转衰,玄宗也在历经劫难后驾崩。韦应物在玄宗去世后一年,于洛阳任职时偶遇长安旧识郑户曹,两人提及往昔,感慨万千。郑户曹先作诗感怀,韦应物便以《酬郑户曹骊山感怀》一诗相和,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及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苍翠的山峦多么郁郁葱葱,飞阁凌空高耸直上云霄。先帝昔日喜好道教,下元节时朝拜百神。如今白云已显得萧条,麋鹿在园中肆意横行。温泉的泉水至今仍温暖,旧日的山林也依旧青青。我怀念那身着绮襦的少年时光,扈从先帝正值太平盛世。作为小臣我职责在前引路,驰道直通灞亭。日月旗随风飘扬,鼙鼓声阵阵响亮。万马奔腾向前,八骏按辔缓行。日出时烟雾笼罩的山峦一片翠绿,云气缭绕使高高的屋脊更加美丽。登山临水引发无限遐想,沐浴着温泉欢愉着圣上的情意。朝宴上咏唱着太平无事的歌谣,庆贺着年年的丰收与国家的吉祥。日光照耀下弦管之声和谐美妙,传遍千家万户。四海之内都前来朝贡,贤愚之人都共同欢悦荣耀。车马喧闹声此起彼伏,向西可闻长安城的喧嚣。往事如烟世事如梦,所经之处感慨万分。我作诗回应你的佳作,一望骊山不禁双泪潸然。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酬郑户曹骊山感怀》一诗,以其深邃的历史感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韦应物高超的艺术造诣。
首联“苍山何郁盘,飞阁凌上清”以宏大的笔触描绘了骊山的壮丽景色,为全诗奠定了雄浑的基调。骊山苍翠挺拔,华清宫飞阁凌空,仿佛人间仙境,引人无限遐想。
颔联“先帝昔好道,下元朝百灵”转而叙述唐玄宗对道教的痴迷,以及下元节朝拜百神的盛况。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忆,也是对玄宗时代盛世的追忆。
颈联“白云已萧条,麋鹿但纵横”笔锋一转,以白云萧条、麋鹿纵横的景象,暗示了时局的变迁和世事的沧桑。昔日繁华不再,只留下无尽的感慨和惆怅。
尾联“事往世如寄,感深迹所经。申章报兰藻,一望双涕零”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世事沧桑的感慨。诗人深感人生如梦,世事无常,不禁泪湿衣襟。
全诗在结构上严谨有序,层次分明。首联和颔联写景叙事,为全诗铺垫;颈联和尾联则直接抒情,表达诗人的感慨和怀念。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象征等手法,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如“白云已萧条”与“旧林亦青青”的对比,既表现了时局的变迁,也暗示了生命的顽强和永恒。
此外,韦应物的诗风恬淡高远,在这首诗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善于以景抒情,以情寓景,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而含蓄。如“日出烟峤绿,氛氲丽层甍”一句,既描绘了骊山清晨的美丽景色,也寓含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酬郑户曹骊山感怀》不仅是一首怀古诗,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丰富情感的作品。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韦应物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首诗是对唐玄宗时代盛世的追忆和缅怀。唐玄宗在位前期,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强盛。然而,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由盛转衰,玄宗也在历经劫难后驾崩。韦应物作为玄宗的近侍,亲身经历了大唐的盛世繁华和衰落变迁,对这段历史有着深刻的感受和认识。在诗中,他通过对骊山景色的描绘和对玄宗时代盛事的回忆,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盛世不再的感慨。
其次,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韦应物在诗中写道:“事往世如寄,感深迹所经。”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人生如梦、世事无常的深刻认识。在他看来,人生就像一场寄居的旅程,无论经历了多少繁华和衰落,最终都将归于虚无。因此,他深感所经之处都充满了感慨和惆怅。这种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洞察,使韦应物的诗歌具有了更加深远的意境和内涵。
再次,从情感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也充满了韦应物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他在诗中提到与郑户曹的重逢和感怀,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同时,他也通过诗歌向友人倾诉了自己的心声和感慨,使诗歌具有了更加真挚和感人的情感力量。
此外,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也展现了韦应物高超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善于以景抒情、以情寓景,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而含蓄。同时,他也注重诗歌的结构和韵律,使诗歌在形式上更加严谨有序、和谐美妙。这些艺术特点使韦应物的诗歌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具体来说,在写景方面,韦应物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特点和神韵,将其融入诗歌之中。如“苍山何郁盘,飞阁凌上清”一句,既描绘了骊山的壮丽景色,也寓含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在抒情方面,韦应物则善于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歌之中,使诗歌具有更加真挚和感人的情感力量。如“事往世如寄,感深迹所经。申章报兰藻,一望双涕零”一句,既表达了他对人生如梦、世事无常的深刻认识,也抒发了他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总之,《酬郑户曹骊山感怀》是一首充满历史感怀、人生哲理和丰富情感的作品。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韦应物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