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涧即事示卢陟》作者: 唐 韦应物
第一部分 《西涧即事示卢陟》作者简介
韦应物(生卒年不详),字义博,世称“韦苏州”“韦左司”“韦江州”。他是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著名诗人、官员。韦应物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十五岁起就步入仕途,担任三卫郎为唐明皇效力。安史之乱后,他流落失职,开始用心读书,后来进士及第,历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等官职。贞元七年罢官后,韦应物在苏州的诸佛寺闲居,直到终年。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他的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今传有《韦江州集》《韦苏州诗集》等作品。
第二部分 古诗原文
西涧即事示卢陟
唐·韦应物
寝扉临碧涧,晨起澹忘情。
空林细雨至,圆文遍水生。
永日无馀事,山中伐木声。
知子尘喧久,暂可散烦缨。
第三部分 写作背景
一般认为,《西涧即事示卢陟》是韦应物于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任滁州刺史时所作。韦应物非常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被眼前的美景所触动,于是写下了这首小诗寄赠给他的外甥卢陟。此时韦应物或许已萌生隐逸之志,通过这首诗,他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寄托了对卢陟的关怀与期望。
第四部分 诗词翻译
我的卧室靠近碧绿的山间流水,早晨起来,心中的喜怒哀乐都变得淡薄了。空寂的树林中下起了细雨,水中遍布是雨落在水上的圈纹。整日里没有多余的事情可做,只听到山中不时传来砍伐木头的声音。我知道你在尘世的喧嚣中待久了,这里或许可以暂时散去世俗的烦恼。
第五部分 诗词赏析
《西涧即事示卢陟》是韦应物山水田园诗风的代表作之一。全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悠远的山林景致,同时也寄托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与哲思。
首联“寝扉临碧涧,晨起澹忘情”,开门见山,点明了诗人的居住环境——紧邻碧绿的山涧,这样的环境本身就充满了诗情画意。而“晨起澹忘情”则透露出诗人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心境。清晨时分,万籁俱寂,只有山涧的流水潺潺作响,诗人仿佛与这自然融为一体,忘却了世间的烦恼与纷争。
颔联“空林细雨至,圆文遍水生”,进一步细腻地描绘了西涧的雨景。空寂的树林中下起了细雨,雨珠落在水面上,激起一圈圈涟漪。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雨景的细腻与生动,更通过“空林”与“细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清远的氛围。这种氛围与诗人的心境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审美情趣。
颈联“永日无馀事,山中伐木声”,转而从视觉转向听觉,以“伐木声”作为背景音乐,衬托出山林的宁静与和谐。诗人整日里没有什么多余的事情可做,只听到山中不时传来砍伐木头的声音。这种声音在宁静的山林中显得格外清晰而有力,它不仅代表了山民们辛勤劳作的生活场景,也寓意着诗人对简单、质朴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尾联“知子尘喧久,暂可散烦缨”,是诗人对外甥卢陟的关怀与期望。韦应物深知卢陟在尘世的喧嚣中待久了,身心疲惫不堪。因此,他希望通过这首诗告诉卢陟,这里是一个可以暂时散去世俗烦恼的地方。这里的“烦缨”比喻世俗的烦恼与束缚,而“暂可散”则透露出诗人对卢陟的深切关怀与期望。
整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既写出了西涧的自然美景,又寄托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与哲思。韦应物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邃的情感体验,将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审美情趣。
第六部分 诗词深度解读
《西涧即事示卢陟》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富含哲理与情感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入探寻韦应物的内心世界与人生哲学。
首先,从诗歌的意象选择来看,韦应物巧妙地运用了“碧涧”“空林”“细雨”“圆文”等自然意象,构建了一个幽静而清远的山林世界。这些意象不仅具有视觉上的美感,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情感。例如,“碧涧”不仅代表了山间的流水,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纯净与宁静;“空林”则透露出一种空旷与寂静的氛围,与诗人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心境相呼应。
其次,从诗歌的情感表达来看,韦应物通过对外甥卢陟的关怀与期望,寄托了自己对简单、质朴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尘世的喧嚣中待久了,人们往往会感到身心疲惫不堪。而韦应物却通过这首诗告诉卢陟(也是告诉读者),只有回归自然、回归简单质朴的生活,才能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这种情感表达不仅体现了韦应物对卢陟的深切关怀,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再者,从诗歌的艺术特色来看,《西涧即事示卢陟》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邃的情感体验,展现了韦应物山水田园诗风的独特魅力。韦应物善于运用简洁朴素的语言,描绘出细腻生动的自然景象;同时,他又能够将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审美情趣。这种艺术特色不仅使他的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西涧即事示卢陟》中读出韦应物的人生哲学。韦应物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但安史之乱后却流落失职、开始用心读书。这种人生经历使他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幻莫测。因此,他在诗歌中常常流露出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价值的重新定位。在《西涧即事示卢陟》中,他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表达对外甥的关怀与期望,寄托了自己对简单、质朴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种追求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超脱与放弃,更是对精神世界的升华与提升。
最后,我们还可以从《西涧即事示卢陟》中读出韦应物对后世的启示与影响。韦应物作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邃的情感体验,启示着后人要关注自然、回归自然、珍惜自然;同时,他的诗歌也激励着后人要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追求简单质朴的生活方式。这种启示与影响不仅体现在文学领域,更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之中。
综上所述,《西涧即事示卢陟》是一首富含哲理与情感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入探寻韦应物的内心世界与人生哲学;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读出韦应物对后世的启示与影响。这首诗不仅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之一,更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