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还》作者: 唐 韦应物
第一部分:《出还》作者简介
韦应物,唐代著名诗人,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他早年豪纵不羁,后历经仕途波折,安史之乱后始立志读书,终以诗名世。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其诗风恬淡高远,语言简洁朴素,意境深远悠长。他善于以自然之景抒发内心之情,诗作中充满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感悟。《出还》作为其代表作之一,更是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出还》
昔出喜还家,今还独伤意。
入室掩无光,衔哀写虚位。
凄凄动幽幔,寂寂惊寒吹。
幼女复何知,时来庭下戏。
咨嗟日复老,错莫身如寄。
家人劝我餐,对案空垂泪。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出还》是韦应物在妻子去世后所作的一首悼亡诗。诗人离家归来,本应是满心欢喜,然而家中却已物是人非,妻子已逝,留下无尽的哀痛与思念。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应物以诗寄情,将内心的悲痛与无奈倾泻于笔端,创作了这首感人至深的《出还》。诗中充满了对妻子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昔日出门还家我总是欢喜的,
唯独今日归来内心充满悲伤失意。
房屋内昏暗无光,
我满怀哀痛地祭奠你的灵位。
凄凉的寒风吹动了昏暗的帷幔,
惊动了我空寂的内心。
幼女尚且年幼无知,
时常来到庭院中嬉戏玩耍。
可叹我一日比一日衰老,
终日神思恍惚如同寄居在这人世。
家人们劝我多用餐食,
而我却只能对着桌子暗自垂泪。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出还》是一首充满深情厚谊的悼亡诗。诗人韦应物以简洁朴素的语言,将内心的悲痛与无奈表达得淋漓尽致。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读之动容。
首联“昔出喜还家,今还独伤意”,通过对比昔日的欢喜与今日的悲伤,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情感变化。这种变化源于妻子的离世,使得归家之喜变成了无尽的哀痛。
颔联“入室掩无光,衔哀写虚位”,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归家后的凄凉景象。房屋内昏暗无光,妻子的灵位静静地摆放在那里,诗人满怀哀痛地祭奠着亡妻。这一联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将诗人的悲痛之情表现得更加真切。
颈联“凄凄动幽幔,寂寂惊寒吹”,通过凄凉的寒风吹动昏暗的帷幔这一细节描写,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孤独与寂寞不仅源于妻子的离世,更源于诗人内心的无助与迷茫。
尾联“幼女复何知,时来庭下戏。咨嗟日复老,错莫身如寄。家人劝我餐,对案空垂泪”,通过幼女的天真无知与诗人的衰老无助的对比,更加凸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与无奈。诗人感叹自己一日比一日衰老,终日神思恍惚如同寄居在这人世。即使家人劝慰他用餐,他也只能对着桌子暗自垂泪。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以简洁朴素的语言,将内心的悲痛与无奈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中充满了对妻子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出还》作为韦应物的一首悼亡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深切怀念,更蕴含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深度解读。
一、情感的真挚与深沉
《出还》是一首充满深情厚谊的悼亡诗。诗人韦应物以简洁朴素的语言,将内心的悲痛与无奈表达得淋漓尽致。全诗情感真挚,深沉而持久。从首联的“昔出喜还家,今还独伤意”到尾联的“家人劝我餐,对案空垂泪”,诗人始终沉浸在失去妻子的悲痛之中无法自拔。这种情感的真挚与深沉不仅源于诗人对妻子的深厚感情,更源于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在诗中,诗人通过对比昔日的欢喜与今日的悲伤,将内心的情感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昔日出门还家总是欢喜的,因为家中有妻子的温暖与陪伴;而今日归来却内心充满悲伤失意,因为妻子已经永远地离开了自己。这种情感的反差使得诗人更加痛苦与无助。同时,诗人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和细节刻画将内心的悲痛之情表现得更加真切。如“入室掩无光,衔哀写虚位”通过昏暗的房屋和妻子的灵位来烘托诗人的悲痛之情;“凄凄动幽幔,寂寂惊寒吹”则通过凄凉的寒风和昏暗的帷幔来表现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二、人生的无常与无奈
《出还》不仅是一首悼亡诗,更是一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之作。诗人韦应物在诗中通过对比昔日的欢喜与今日的悲伤,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无奈。昔日出门还家总是欢喜的,因为家中有妻子的温暖与陪伴;而今日归来却内心充满悲伤失意,因为妻子已经永远地离开了自己。这种情感的反差使得诗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无常与无奈。
在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归家后的凄凉景象和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来进一步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房屋内昏暗无光,妻子的灵位静静地摆放在那里,诗人满怀哀痛地祭奠着亡妻。这种凄凉景象不仅让诗人感到无比的悲痛与无助,更让他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无常与无奈。诗人感叹自己一日比一日衰老,终日神思恍惚如同寄居在这人世。这种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使得诗人更加珍惜眼前的时光和身边的人。
三、自然与情感的交融
韦应物作为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其诗风恬淡高远,语言简洁朴素,意境深远悠长。在《出还》这首诗中,诗人巧妙地将自然之景与内心之情交融在一起,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而富有感染力。
诗中通过描绘凄凉的寒风和昏暗的帷幔等自然之景来烘托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幼女的天真无知与自己的衰老无助来进一步表达内心的悲痛与无奈。这种自然与情感的交融不仅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而富有感染力,更让读者在品味诗歌的同时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思想变化。
四、对妻子的深切怀念
《出还》作为一首悼亡诗,自然充满了诗人对妻子的深切怀念之情。在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妻子去世后家中的凄凉景象和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来表达对妻子的怀念之情。诗人满怀哀痛地祭奠着亡妻的灵位,感受着房屋内昏暗无光的气氛。这种对妻子的深切怀念之情不仅源于诗人对妻子的深厚感情,更源于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在诗中,诗人还通过对比昔日的欢喜与今日的悲伤来进一步表达对妻子的怀念之情。昔日出门还家总是欢喜的,因为家中有妻子的温暖与陪伴;而今日归来却内心充满悲伤失意,因为妻子已经永远地离开了自己。这种情感的反差使得诗人更加痛苦与无助,也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妻子在自己生命中的重要性。
五、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出还》不仅是一首悼亡诗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之作,更是一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之作。在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归家后的凄凉景象和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来进一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诗人感叹自己一日比一日衰老,终日神思恍惚如同寄居在这人世。这种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使得诗人更加珍惜眼前的时光和身边的人。
同时,诗中还通过对比幼女的天真无知与自己的衰老无助来进一步表达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幼女尚且年幼无知,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还没有深刻的认识;而诗人自己已经年迈体弱,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这种对比使得诗人更加珍惜眼前的时光和身边的人,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
综上所述,《出还》作为韦应物的一首悼亡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深切怀念之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更蕴含了诗人对自然、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