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楼》读书笔记

《西楼》作者: 唐 韦应物

第一部分:《西楼》作者简介

韦应物(生卒年不详),字义博,世称“韦苏州”“韦左司”“韦江州”。他是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著名的诗人和官员。韦应物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但安史之乱后,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大转变。他开始用心读书,后来进士及第,历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等官职。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作以恬淡高远、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韦诗各体俱长,五言古诗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同时也不乏秾丽秀逸的一面。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西楼

高阁一长望,故园何日归。
烟尘拥函谷,秋雁过来稀。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韦应物在安史之乱后到苏州任刺史。这一时期,虽然安史之乱已过去二十多年,但唐朝的元气尚未恢复,军阀反叛朝廷、天灾人祸频发,百姓生活困苦。韦应物目睹了百姓的疾苦和社会弊病,深感自己作为地方官的责任重大。在苏州任刺史期间,他理赋税、勤政务、矜老疾、话艰难,为苏州百姓操劳不已。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韦应物登高远望,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我登上高楼远远眺望,故乡啊何时能回归?
烟尘弥漫笼罩着函谷关,秋雁南飞数量稀少。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苏州任刺史期间,登高远望时所抒发的思乡之情和对时局的忧虑。首句“高阁一长望,故园何日归”,直接点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站在高楼之上,远眺故乡的方向,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归期的期盼。这种情感在“故园何日归”的疑问中得到了强烈的表达。

次句“烟尘拥函谷,秋雁过来稀”,则进一步烘托出了诗人所处的时局和环境。函谷关是古代的军事要地,这里用“烟尘拥函谷”来形容时局的动荡和不安。而“秋雁过来稀”则不仅写出了秋天的景象,更寓含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秋雁南飞,本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但在这里却显得稀少,暗示着时局的动荡和百姓生活的困苦。

整首诗语言简洁朴素,情感真挚深沉。韦应物以登高望远为背景,将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时局的忧虑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深沉而悠远的意境。这种意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更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有责任感的地方官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西楼》这首诗虽然简短,但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从表面上看,这是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作,但实际上却蕴含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对百姓疾苦的关怀以及对自己仕途的反思等多重含义。

首先,从思乡之情的角度来看,韦应物在苏州任刺史期间,远离故乡和亲人,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归期的期盼。这种情感在“高阁一长望,故园何日归”的诗句中得到了强烈的表达。诗人站在高楼之上,远眺故乡的方向,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和对归期的深深期盼。这种情感是人之常情,但在韦应物的笔下却显得尤为真挚和深沉。

然而,这首诗并不仅仅局限于抒发思乡之情。诗人所处的时局和环境也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情感和思想。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元气尚未恢复,军阀反叛朝廷、天灾人祸频发,百姓生活困苦。韦应物作为苏州刺史,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他理赋税、勤政务、矜老疾、话艰难,为苏州百姓操劳不已。这种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时局的忧虑在“烟尘拥函谷,秋雁过来稀”的诗句中得到了强烈的体现。函谷关的烟尘弥漫象征着时局的动荡和不安,而秋雁的稀少则暗示着百姓生活的困苦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这种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百姓疾苦的关怀是韦应物作为一位有责任感的地方官所特有的情感表达。

除了对思乡之情和对时局的忧虑外,这首诗还蕴含了诗人对自己仕途的反思。韦应物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但安史之乱后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大转变。他开始用心读书,后来进士及第,历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等官职。然而,仕途的顺利并没有让他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他始终关心百姓疾苦和社会弊病,努力为百姓谋福利。这种对仕途的反思和对初心使命的坚守在“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的诗句中得到了强烈的体现。虽然自己身患疾病,难以继续为百姓谋福利,但他却深感愧对朝廷所给的俸禄和百姓的期望。这种对自己仕途的反思和对初心使命的坚守是韦应物作为一位有良知的官员所特有的精神品质。

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韦应物作为一位诗人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作以恬淡高远、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在这首诗中,他巧妙地运用了登高望远这一背景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时局的忧虑。同时,他还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等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例如,“烟尘拥函谷”既写出了时局的动荡和不安,又寓含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秋雁过来稀”则既写出了秋天的景象,又暗示了百姓生活的困苦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而悠长。

综上所述,《西楼》这首诗不仅抒发了韦应物的思乡之情和对时局的忧虑,还蕴含了他对百姓疾苦的关怀、对自己仕途的反思以及对初心使命的坚守等多重含义。同时,这首诗还体现了韦应物作为一位诗人的独特艺术风格和高超的艺术造诣。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韦应物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成就,也可以更深入地领略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和韵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