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杨开府》作者: 唐 韦应物
第一部分:《逢杨开府》作者简介
韦应物(生卒年不详),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官员。他出身贵族,早年曾以门荫入仕,历任多地官职,世称“韦苏州”。韦应物的诗作以清新淡远、自然流畅著称,尤其擅长描绘田园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其五言古诗成就尤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意境深远。《逢杨开府》便是他众多佳作中的一首,通过回忆往昔与友人的交往,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逢杨开府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
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
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
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
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
两府始收迹,南宫谬见推。
非才果不容,出守抚惸嫠。
忽逢杨开府,论旧涕俱垂。
坐客何由识,惟有故人知。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逢杨开府》大约创作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夏,当时韦应物正赴任滁州刺史的途中。在旅途中,他意外地遇到了昔日的老友杨开府(有观点认为杨开府即时任潭州都督的杨凌)。两人久别重逢,回忆起往昔在唐玄宗身边的种种经历,不禁感慨万千。韦应物便以此情此景为题材,创作了这首五言古诗,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对现实处境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我年少时曾侍奉武皇帝(即唐玄宗),仗着皇帝的恩宠肆意妄为。在乡里间我横行霸道,家里还窝藏着亡命之徒。白天我拿着赌博的筹码玩耍,夜里还去偷东边邻居家的姑娘。司隶校尉(负责京城治安的官员)因为我有皇帝撑腰,都不敢来抓我,我就大摇大摆地站在皇宫的白玉台阶上。骊山的风雪之夜,长杨宫的狩猎之时,我那时一个字都不认识,只知道放肆地饮酒,顽劣成性。武帝(唐玄宗)去世后,我失去了靠山,变得憔悴不堪,还被人欺负。这时才觉得读书已经太晚了,于是拿起笔来学着写诗。后来两个官府开始收留我,南宫(可能指尚书省等官府机构)还错误地推举我。但我本来就没什么才能,果然还是不被容纳,只能出去做太守,去安抚那些孤苦无依的百姓。忽然遇到了杨开府,谈起往事,我们两人都忍不住流下眼泪。在座的客人怎么会知道这些往事呢?只有我们这些老相识才清楚啊。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逢杨开府》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五言古诗。全诗通过回忆往昔与友人的交往,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的开头十二句,韦应物毫不掩饰地描绘了自己年少时的荒唐生活。他仗着皇帝的恩宠肆意妄为,横行乡里,赌博偷情,无所不为。这种放纵不羁的生活虽然短暂而快乐,但也为他后来的遭遇埋下了伏笔。随着唐玄宗的去世和时局的变迁,他失去了靠山,变得憔悴不堪,还被人欺负。这时他才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于是拿起笔来学着写诗。这一部分的描写生动而深刻,展现了韦应物年轻时的荒唐与后来的觉醒。
接下来的八句,韦应物叙述了自己在仕途上的坎坷经历。他虽被两府收留,南宫也错误地推举他,但因为他本来就没什么才能,所以最终还是不被容纳。他只能出去做太守,去安抚那些孤苦无依的百姓。这一部分的描写充满了无奈与自嘲,反映了韦应物在仕途上的失意与挣扎。
最后四句是全诗的结尾部分。韦应物在旅途中意外地遇到了昔日的老友杨开府,两人久别重逢,回忆起往昔的种种经历,不禁感慨万千。他们谈起往事,都忍不住流下眼泪。在座的客人怎么会知道这些往事呢?只有我们这些老相识才清楚啊。这一部分的描写充满了深情与感慨,展现了韦应物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过去岁月的怀念。
全诗语言简洁朴素,意境深远。韦应物通过回忆往昔与友人的交往,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他也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人们:人生如梦,岁月如梭,我们要珍惜眼前的时光和身边的人,不要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逢杨开府》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五言古诗,更是一首反映韦应物人生经历和思想情感的重要作品。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韦应物的内心世界和创作风格。
首先,从诗歌的主题来看,《逢杨开府》主要表达了韦应物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在诗中,他通过回忆自己年少时的荒唐生活和后来的仕途坎坷,展现了人生的起伏和变迁。他意识到,无论曾经多么放纵不羁,无论曾经多么得意忘形,最终都要面对现实的残酷和人生的无常。这种感慨不仅体现了韦应物对生命的深刻认识,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在面对人生起伏时的普遍心态。
其次,从诗歌的艺术手法来看,《逢杨开府》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例如,开头十二句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将韦应物年少时的荒唐生活和后来的觉醒进行了鲜明的对比;接下来的八句则运用了反讽和自嘲的手法,表达了韦应物在仕途上的失意与挣扎;最后四句则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绘与杨开府的重逢场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过去岁月的怀念。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感人。
再者,从诗歌的思想内容来看,《逢杨开府》还反映了韦应物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追求。在诗中,他通过回忆自己年少时的荒唐生活,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悔恨和自责。他意识到,真正的幸福不是放纵和享乐,而是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因此,他开始读书学诗,试图通过文学创作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思考。这种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不仅体现了韦应物个人的思想境界,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在面对人生起伏时的普遍追求。
此外,《逢杨开府》还体现了韦应物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在诗中,他深情地回忆了与杨开府等友人的交往经历,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过去岁月的怀念。这种对友情的珍视不仅体现了韦应物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在面对人生起伏时的普遍情感需求。
最后,从诗歌的历史文化背景来看,《逢杨开府》还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某些方面。例如,诗中提到的“武皇帝”、“白玉墀”、“长杨羽猎”等词语,都反映了唐代宫廷生活的繁华和奢侈。同时,诗中也提到了唐代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定因素,如“司隶不敢捕”、“憔悴被人欺”等词语,都暗示了唐代社会的某些阴暗面。这些历史文化背景的反映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韦应物的内心世界和创作风格。
综上所述,《逢杨开府》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五言古诗。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韦应物的内心世界和创作风格。同时,这首诗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为我们了解唐代社会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