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暮雨送李胄》作者: 唐 韦应物
第一部分:《赋得暮雨送李胄》作者简介
韦应物(约737~792),唐代著名诗人,字义博,世称“韦苏州”。他出身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早年曾任唐玄宗侍卫,后步入仕途,历任多地刺史。韦应物的诗风恬淡高远,情感真挚自然,善于捕捉自然之美,抒发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他的诗作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赋得暮雨送李胄》是其代表作之一,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深情厚谊和不舍之情。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赋得暮雨送李胄
唐代: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赋得暮雨送李胄》大约创作于唐代大历年间,具体年份可能因史料记载不详而有所争议。当时韦应物可能正在江南地区任职或游历,而李胄(一作李曹、李渭)则是他的一位好友或同僚。因某种原因,李胄需要离开江南地区,韦应物便以诗相送。此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深情厚谊和不舍之情。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楚江被细雨笼罩,建业城正敲响傍晚的钟声。江面上,被打湿的船帆显得沉重,天色昏暗,鸟儿飞得迟缓。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显得格外滋润。我送别老朋友时情感无限,泪水沾湿了衣襟,如同江面的雨丝。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赋得暮雨送李胄》是一首以吟咏暮雨来送别友人的诗作,充满了离愁别绪和深情厚谊。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直接点出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楚江细雨蒙蒙,建业暮钟悠扬,营造出一种压抑而深沉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离别的基调。
颔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面上的景象。被打湿的船帆显得沉重,天色昏暗中的鸟儿飞得迟缓。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暮雨中的江景,更寓意着诗人内心的沉重与不舍。
颈联“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象征着友人的离去将难以再见;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则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情感如雨水般充沛而深沉。
尾联“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眷恋和不舍之情。泪水沾湿了衣襟,如同江面的雨丝一般连绵不断,将全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深情厚谊和不舍之情。全诗情感真挚自然,意境深远悠长,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赋得暮雨送李胄》是韦应物在送别友人时创作的一首深情之作。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度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艺术追求。
首先,从诗歌的主题来看,《赋得暮雨送李胄》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然而,它并没有直接描写离别的场景和人物,而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来寓意诗人的内心情感。这种以景寓情的手法,使得全诗更加含蓄深沉,引人深思。
在诗歌中,韦应物巧妙地运用了暮雨、江帆、暮钟、海门、浦树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压抑而深沉的氛围。这些意象不仅写出了暮雨中的江景,更寓意着诗人内心的沉重与不舍。例如,“漠漠帆来重”一句,既写出了被雨水打湿的船帆显得沉重,又寓意着诗人内心的沉重与不舍。这种以景寓情的手法,使得全诗更加含蓄深沉,引人深思。
其次,从诗歌的结构来看,《赋得暮雨送李胄》采用了起承转合的结构形式。首联起笔点题,写出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颔联承接上文,描绘了江面上的景象;颈联转折过渡,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尾联收束全篇,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眷恋和不舍之情。这种结构形式使得全诗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更加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再者,从诗歌的情感表达来看,《赋得暮雨送李胄》充满了离愁别绪和深情厚谊。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将内心的情感寓于其中,使得全诗充满了情感的力量。例如,“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一句,诗人直接表达了对友人的无限眷恋和不舍之情,泪水沾湿了衣襟,如同江面的雨丝一般连绵不断。这种深情的情感表达,使得全诗更加感人至深,引人共鸣。
此外,《赋得暮雨送李胄》还体现了韦应物独特的艺术追求和审美观念。他善于捕捉自然之美,用简练的语言描绘出生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这种艺术追求和审美观念,不仅体现在《赋得暮雨送李胄》这首诗中,也贯穿于韦应物的整个诗歌创作之中。
进一步来说,《赋得暮雨送李胄》还体现了韦应物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悟。他认为友情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能够给人带来温暖和力量。在送别友人时,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对友人的无限眷恋和不舍之情。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认为离别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友情却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在诗歌中,韦应物还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例如,“漠漠帆来重”与“冥冥鸟去迟”两句诗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船帆的沉重和鸟儿的迟缓来寓意诗人内心的沉重与不舍。同时,“海门深不见”也象征着友人的离去将难以再见,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全诗更加含蓄深沉,引人深思。
最后,从诗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来看,《赋得暮雨送李胄》不仅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反映了唐代士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唐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精神。同时,这首诗也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应该更加珍视友情、感恩相遇,用真诚和善良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