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公院五咏·苦竹桥》笔记

《巽公院五咏·苦竹桥》作者: 唐 柳宗元

第一部分:《巽公院五咏·苦竹桥》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一生仕途坎坷,因参与王叔文改革而遭贬谪,其诗文作品多抒发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尤其擅长借景抒怀,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巧妙融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巽公院五咏·苦竹桥》便是其咏物诗中的佳作。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
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巽公院五咏·苦竹桥》是柳宗元在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春天,被贬谪至永州期间所作。当时,柳宗元寄居在永州龙兴寺的西厢,与龙兴寺的僧人重巽(即巽上人)交谊深厚。重巽为柳宗元采摘竹间茶,并在生活上给予他诸多帮助。柳宗元为了表达对重巽的感激之情,以及寄托自己在贬谪期间的孤独与无奈,作组诗《巽公院五咏》,而《苦竹桥》便是其中的第五首。此诗借苦竹桥之景,抒发怀才不遇之情和坚贞不渝之意。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高高的桥与幽幽的小路相连,它曲曲折折穿过稀疏的竹林。春天,苦竹林里的竹子从笋箨中迸发出苦节,青皮环抱空虚的竹心。站在高桥上,我俯身看桥下细细的溪流,抬头听山间萧萧的竹韵。烟雾蒸腾中,夕阳的光线显得参差不齐,山里的鸟儿正在杂乱细碎地鸣叫。我想苦竹虽然不能被用在重要的渡口作为竹筏,但它却正好给我们提供了休憩的绿荫。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巽公院五咏·苦竹桥》是一首咏物诗,但诗人并未单纯描绘苦竹桥之景,而是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相融合,寓情于景,借景抒怀。

首联“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幽的画面。高高的桥与幽幽的小路相连,它曲曲折折地穿过稀疏的竹林,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这不仅描绘了苦竹桥的自然环境,也为全诗定下了孤寂、清幽的情感基调。

颔联“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则是对苦竹的特写。苦竹从笋箨中迸发出苦节,青皮环抱空虚的竹心。这里,“苦节”与“虚心”不仅是苦竹的物理特征,更是诗人自我品格的象征。柳宗元借苦竹之“苦节”表达自己在逆境中的坚韧不拔,以苦竹之“虚心”自喻,表明自己虽处逆境,但心怀坦荡,无欲无求。

颈联“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则通过视听结合的手法,进一步描绘了桥上的景象。俯身看桥下细细的溪流,抬头听山间萧萧的竹韵,这种既俯看又仰视的描写方式,不仅展现了自然景物的丰富性,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细腻与敏感。

尾联“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则是对全诗情感的升华。烟雾蒸腾中阳光西下,山里的鸟儿在杂乱细碎地鸣叫。诗人感叹苦竹虽然不能被用在重要的渡口作为竹筏,但它却正好给我们提供了休憩的绿荫。这里,“谅无要津用”既是对苦竹的惋惜,也是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而“栖息有馀阴”则是对苦竹价值的肯定,也是诗人对自己虽处逆境,但仍能自得其乐的豁达心态的展现。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既描绘了苦竹桥的自然美景,又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之情和坚贞不渝之意。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相融合,寓情于景,借景抒怀,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巽公院五咏·苦竹桥》不仅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丰富情感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度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柳宗元的思想情感和人生哲学。

首先,从诗歌的意象选择来看,柳宗元选取了苦竹桥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景物作为描绘对象。苦竹,作为一种普通的竹子,其名称本身就带有贬意。但在柳宗元的笔下,苦竹却成为了一种坚韧不拔、虚心坦荡的象征。这种象征意义的赋予,不仅展现了柳宗元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悟,也反映了他在逆境中的坚韧不拔和豁达心态。

其次,从诗歌的情感表达来看,柳宗元巧妙地将自己的身世遭遇与不起眼的苦竹有机联系起来。他借苦竹之“苦节”表达自己在逆境中的坚韧不拔,以苦竹之“虚心”自喻,表明自己虽处逆境,但心怀坦荡,无欲无求。同时,他又通过“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的感慨,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之情和坚贞不渝之意。这种情感表达既真挚深沉,又富有哲理意味,引人深思。

再者,从诗歌的艺术手法来看,柳宗元运用了多种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他通过视听结合的手法,将桥上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他运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将苦竹的“苦节”和“虚心”与诗人的品格相联系;他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自然景物之中,使诗歌具有了更加深厚的情感内涵。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诗歌中感受到柳宗元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敬畏。他笔下的苦竹桥、幽径、疏林、涓涓流、萧萧吟等自然景物,都被赋予了生命和情感。这些景物不仅构成了诗歌的背景和氛围,也成为了诗人情感表达的载体和象征。柳宗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感悟,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最后,从诗歌的哲学内涵来看,《巽公院五咏·苦竹桥》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柳宗元通过苦竹桥之景,表达了自己对人生逆境的深刻认识和积极态度。他认为,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只要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豁达心态,就能在逆境中寻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他也强调了个人品格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品格和道德修养,才能在逆境中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信念,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综上所述,《巽公院五咏·苦竹桥》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丰富情感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度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柳宗元的思想情感和人生哲学。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引导我们在面对人生逆境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豁达心态,追求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