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题石门长老东轩》笔记

《戏题石门长老东轩》作者: 唐 柳宗元

第一部分 《戏题石门长老东轩》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一生仕途坎坷,因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谪至永州、柳州等地。在贬谪期间,他寄情山水,以诗文抒发胸中块垒,其作品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戏题石门长老东轩》便是柳宗元在贬谪期间创作的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诗作。

第二部分 古诗原文

     戏题石门长老东轩

石门长老身如梦,旃檀成林手所种。
坐来念念非昔人,万遍莲花为谁用。
如今七十自忘机,贪爱都忘筋力微。
莫向东轩春野望,花开日出雉皆飞。

第三部分 写作背景

《戏题石门长老东轩》创作于柳宗元贬谪永州期间,具体年份不详,但大致可推断为元和年间(806年-820年)。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身处异乡,远离朝廷,政治抱负难以实现。在贬谪期间,他寄情山水,与当地的僧人有着密切的交往。石门长老便是柳宗元在永州结识的一位高僧,两人情谊深厚。此诗便是柳宗元在游览石门长老的东轩时,有感而发之作。诗中既表达了对石门长老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生活的赞赏,也寄托了诗人自己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感慨。

第四部分 诗词翻译

石门长老恍如隔世之梦,当年亲手栽种的檀香已经蔚然成林。静坐念经时,他深感自己已非往日之人,那反复念诵的莲花经又是为谁而诵呢?如今已年过七十,心境恬淡,与世无争,往日的追求与贪爱都已忘却,身体的筋力也都衰微了。不要向东边窗外初春的原野张望,那晴空下百花盛开,野鸟却已飞尽,只留下一片寂寥与空旷。

第五部分 诗词赏析

《戏题石门长老东轩》是柳宗元借题发挥、抒发胸臆的一首佳作。全诗以石门长老的东轩为背景,通过描绘长老的淡泊生活与超然心境,寄托了诗人自己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感慨。

首联“石门长老身如梦,旃檀成林手所种”以“身如梦”三字概括了长老的人生经历,暗示其一生如梦如幻,而“旃檀成林手所种”则形象地描绘了长老亲手栽种的檀香已经蔚然成林,既展现了长老的勤劳与智慧,也寓含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颔联“坐来念念非昔人,万遍莲花为谁用”进一步描绘了长老静坐念经的情景,他深感自己已非往日之人,那反复念诵的莲花经仿佛失去了意义。这里,诗人以长老的口吻,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颈联“如今七十自忘机,贪爱都忘筋力微”则直接写出了长老的晚年生活状态。他年已七十,心境恬淡,与世无争,往日的追求与贪爱都已忘却。这里的“忘机”二字,既是对长老超然心境的赞美,也是对诗人自己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感慨。

尾联“莫向东轩春野望,花开日出雉皆飞”以景结情,通过对东轩外春日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那晴空下百花盛开、野鸟纷飞的景象,与长老的淡泊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寓意着诗人自己仕途的坎坷与理想的破灭。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既展现了长老的淡泊生活与超然心境,也寄托了诗人自己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感慨。诗人在描绘长老生活的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与思绪,使得全诗既具有哲理深度,又富有情感色彩。

第六部分 诗词深度解读

《戏题石门长老东轩》不仅是一首抒发胸臆的佳作,更是一幅展现柳宗元内心世界与人生哲学的画卷。以下是对这首诗的深度解读。

一、淡泊名利与超然物外

诗中的石门长老是一个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高僧形象。他亲手栽种的檀香已经蔚然成林,但他却深感自己已非往日之人,那反复念诵的莲花经仿佛失去了意义。这种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正是长老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表现。柳宗元通过描绘长老的淡泊生活与超然心境,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与向往。

在柳宗元看来,名利乃身外之物,追求名利只会让人陷入无尽的烦恼与痛苦之中。而石门长老却能够超然物外,不为名利所累,这种生活态度正是他所向往的。柳宗元在贬谪期间,身处异乡,远离朝廷,政治抱负难以实现。他深知仕途的坎坷与官场的黑暗,因此更加向往这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生活。

二、时间流逝与生命短暂

诗中的“旃檀成林手所种”不仅描绘了长老亲手栽种的檀香已经蔚然成林,也寓含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檀香的成长需要时间的积淀,而长老的一生也如梦如幻,转瞬即逝。柳宗元通过描绘檀香的成长与长老的衰老,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与生命短暂的感慨。

在柳宗元看来,时间是无情的,它不会为任何人停留。而生命更是短暂的,仿佛一场梦境。因此,他更加珍惜眼前的时光,努力追求自己内心的真实与自由。这种对时间流逝与生命短暂的感慨,也体现在他的其他诗作中,如《江雪》中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便是对孤独与寂寞的深刻描绘,也是对时间流逝与生命短暂的感慨。

三、仕途坎坷与壮志难酬

诗中的“坐来念念非昔人,万遍莲花为谁用”以及“莫向东轩春野望,花开日出雉皆飞”等句,都寓含了柳宗元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感慨。他深知自己的政治抱负难以实现,因此更加怀念过去的时光与自己的理想。而石门长老的淡泊生活与超然心境,则让他看到了另一种生活的可能。

柳宗元在贬谪期间,虽然身处异乡,远离朝廷,但他并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国家的热爱。他通过诗文抒发胸中块垒,表达了对仕途坎坷的愤懑与对壮志难酬的感慨。而石门长老的形象,则成为了他寄托情感与思绪的载体。

四、哲理深度与情感色彩

《戏题石门长老东轩》不仅具有哲理深度,还富有情感色彩。诗人在描绘长老生活的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与思绪。他通过对长老的赞赏与向往,表达了对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的赞赏与追求;通过对时间流逝与生命短暂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与对理想的追求;通过对仕途坎坷与壮志难酬的感慨,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深沉而真挚,意境深远而优美。柳宗元以诗笔为剑,剖析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人生哲学。他通过描绘长老的生活与心境,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与思绪,使得全诗既具有哲理深度,又富有情感色彩。

五、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

《戏题石门长老东轩》在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上也具有独到之处。全诗语言质朴而情感深沉,意境深远而优美。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石门长老身如梦”与“旃檀成林手所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展现了长老的勤劳与智慧,也寓含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而“万遍莲花为谁用”则运用了象征手法,以莲花经象征理想与追求,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此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尾联“莫向东轩春野望,花开日出雉皆飞”便是对这一手法的巧妙运用。通过对东轩外春日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绪。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得全诗更加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六、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戏题石门长老东轩》作为柳宗元贬谪期间创作的一首佳作,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历史价值来看,这首诗是柳宗元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他在贬谪期间的思想情感与人生哲学。同时,这首诗也是唐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现实意义来看,《戏题石门长老东轩》所蕴含的人生哲学与思想深度,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与工作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告诉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挫折与困境时,我们应该保持一颗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心;在面对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时,我们应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