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笔记

《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作者: 唐 柳宗元

第一部分:《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仕途坎坷,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而屡遭贬谪,最终客死于柳州。柳宗元的诗文作品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尤其擅长以诗寄情,表达内心的苦闷与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便是他在收到友人卢衡州书信后,以诗代函,酬答友人的一首佳作。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

临蒸且莫叹炎方,为报秋来雁几行。
林邑东回山似戟,牂牁南下水如汤。
蒹葭淅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
非是白蘋洲畔客,还将远意问潇湘。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据宋人韩醇《诂训柳集》卷四十二考证,此诗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秋。当时,柳宗元被贬谪至柳州,生活艰辛,心情苦闷。而友人卢衡州初到衡阳任职,因气候炎热难耐,致函柳宗元抱怨。柳宗元收到信后,深感友人处境与自己相似,遂以诗代函,酬答友人。诗中,柳宗元不仅宽慰友人不要因气候炎热而叹息,还借描写柳州与衡阳的艰苦环境,委婉抒发了自己对贬居远方的苦闷之情,同时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你处在临蒸(衡阳旧名),也用不着叹息身处在炎热的南方。秋天到来时,不是有几行大雁到你那里栖息吗?真正的南方,像林邑那样,曲折的山势像剑戟般高耸;像牂牁江那样,南流的水像开水一样滚烫。正是淅沥的芦苇含着秋雾的时候,也正是玲珑的橘柚透着夕阳的色泽之际。我虽然不是江南白苹洲畔的归客,但仍然寄上这首诗,来表达对潇湘水边的你的遥远祝福。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是一首充满深情厚谊与人生哲理的佳作。全诗以记游的笔调,写出了诗人被贬放逐后忧伤寂寞、孤独苦闷的自我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祝福。

首联“临蒸且莫叹炎方,为报秋来雁几行”,诗人直接劝慰友人不要因气候炎热而叹息,并以秋来雁至为喻,暗示友人虽身处异乡,但仍有书信相通,情谊不断。这一联既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与理解,也为全诗奠定了深情厚谊的基调。

颔联“林邑东回山似戟,牂牁南下水如汤”,诗人通过描绘柳州与衡阳的艰苦环境,委婉抒发了自己对贬居远方的苦闷之情。林邑东回的山势像剑戟般高耸,牂牁南下的水像开水一样滚烫,这样的环境无疑给贬谪之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与困苦。诗人借此告诉友人,自己虽然也身处艰苦环境,但已经逐渐适应,希望友人也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境。

颈联“蒹葭淅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衡阳一带美好的秋日景色。淅沥的芦苇含着秋雾,玲珑的橘柚透着夕阳的色泽,这样的景象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也寓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与期盼。这一联对偶工整,色泽明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尾联“非是白蘋洲畔客,还将远意问潇湘”,诗人引用南朝诗人柳恽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异乡,但心仍系故友之情。他虽然不是江南白苹洲畔的归客,但仍然寄上这首诗,来表达对潇湘水边的友人的遥远祝福。这一联既回应了前文,又使全诗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富,情感深沉而真挚。诗人通过描绘柳州与衡阳的艰苦环境,委婉抒发了自己对贬居远方的苦闷之情,同时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祝福。全诗情景交融,情语景语妙合天成,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不仅是一首充满深情厚谊的诗篇,更是一幅深刻描绘贬谪文人内心世界与人生哲理的画卷。以下是对这首诗的深度解读。

一、贬谪文人的共鸣与慰藉

柳宗元与卢衡州都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与政治家,却因政治革新而屡遭贬谪,身处异乡,生活艰辛。他们的遭遇与心境无疑是相通的。在这首诗中,柳宗元以诗代函,酬答友人,不仅宽慰友人不要因气候炎热而叹息,还借描写柳州与衡阳的艰苦环境,委婉抒发了自己对贬居远方的苦闷之情。这种共鸣与慰藉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展现了贬谪文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扶持。

二、自然景物的象征与隐喻

诗中的自然景物如林邑东回的山、牂牁南下的水、淅沥的芦苇、玲珑的橘柚等,都不仅仅是简单的自然描写,而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象征与隐喻。林邑东回的山势像剑戟般高耸,牂牁南下的水像开水一样滚烫,这样的环境无疑象征着贬谪文人所面临的艰苦与困苦。而淅沥的芦苇含着秋雾,玲珑的橘柚透着夕阳的色泽,则寓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与期盼。这些自然景物的象征与隐喻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与内涵。

三、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不仅是一首充满深情厚谊的诗篇,更是一篇深刻思考人生哲理的佳作。诗人在诗中借描写柳州与衡阳的艰苦环境,委婉抒发了自己对贬居远方的苦闷之情。然而,他并没有沉溺于这种苦闷之中,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境。他相信,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心怀希望与信念,就一定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豁达与坚韧,也为后世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与借鉴。

四、艺术手法的精妙运用

《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在艺术手法上也有着独特的魅力。诗人运用了借景抒情、用典抒情等多种艺术手法,将内心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同时,诗人还运用了对比与反衬的手法,将柳州与衡阳的艰苦环境与衡阳一带美好的秋日景色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祝福。此外,诗人还运用了反问与设问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使得全诗更加生动逼真、引人入胜。

五、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与启示

《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作为柳宗元贬谪期间的佳作之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启示。首先,它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贬谪文人的内心世界与人生哲理,为后世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与表现手法。其次,它通过借景抒情、用典抒情等多种艺术手法,将内心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后世文学提供了深刻的象征意义与情感寄托方式。此外,它还通过对比与反衬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为后世文学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与启示。最后,它还通过反问与设问的手法使得全诗更加生动逼真、引人入胜,为后世文学提供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审美价值。

综上所述,《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是一首充满深情厚谊与人生哲理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柳宗元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也体现了贬谪文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扶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度解读与思考,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柳宗元的人生经历与思想情感,也可以更加深入地领悟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同时,这首诗也为后世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与表现手法,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启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