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书》读书笔记

《谢书》作者: 唐 李商隐

第一部分:《谢书》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杰出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李商隐的诗歌构思缜密,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尤其擅长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表达复杂微妙的情感。他一生仕途坎坷,历经牛李党争,其诗歌作品多抒发怀才不遇、身世之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谢书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
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谢书》一诗是李商隐为表达对恩师令狐楚的感激之情而作。令狐楚是晚唐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对李商隐的文学才华极为赏识,亲自授以今体章奏之学,并给予资助和提携。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李商隐因擅长古文而知名,并结识了令狐楚等前辈。令狐楚去世后,李商隐深感痛惜,并创作了《谢书》一诗,以表达自己对恩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我得到您的指教却不曾有哪怕些许的报答,只能白白地拿着笔墨纸砚接受您的为文之法。自从您传授了我写章奏的方法后,即使像王祥得到佩刀这样的事也不能让我羡慕。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谢书》一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表达了李商隐对恩师令狐楚的深深感激和敬仰之情。

首句“微意何曾有一毫”,诗人以自谦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恩师的感激之情。这里的“微意”指的是自己微不足道的心意,“一毫”则比喻极小或很少,诗人用反问的语气强调自己从未有过丝毫的报答,表达了对恩师的愧疚和感激。

次句“空携笔砚奉龙韬”,“空携”二字透露出诗人的无奈和自责,他觉得自己只是白白地携带着笔墨纸砚来接受恩师的教诲,而没有做出应有的回报。这里的“龙韬”指的是兵法韬略,但在这里借指恩师的为文之法,表达了诗人对恩师文学才华的敬仰和钦佩。

三、四句“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诗人用“半夜传衣”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恩师传授知识的场景,凸显了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他又以王祥得佩刀的典故作比,表明自己得到恩师的教诲后,已经不再羡慕那些世俗的荣华富贵。这里的“不羡”二字,既表达了诗人对恩师教诲的珍视和感激,也展现了他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高尚情操。

整首诗情感真挚深切,语言简洁凝练而意蕴悠长。诗人通过自谦的口吻和生动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恩师的感激和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自己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高尚情操。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谢书》一诗不仅表达了李商隐对恩师令狐楚的感激之情,更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对文学、对仕途的深刻思考和独特感悟。

首先,从诗歌的主题来看,《谢书》是一首表达对恩师感激之情的诗作。然而,在这首诗中,李商隐并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激之情,而是通过自谦的口吻和生动的典故来间接表达。这种表达方式既显得含蓄深沉,又富有艺术感染力。诗人通过“微意何曾有一毫”的自谦之语,展现了自己的谦逊品质;通过“自蒙半夜传衣后”的典故描绘,凸显了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通过“不羡王祥得佩刀”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恩师教诲的珍视和感激。

其次,从诗歌的意象构造来看,《谢书》一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来营造诗歌的意境。诗人以“笔砚”、“龙韬”等意象来象征恩师的文学才华和教诲,以“半夜传衣”的典故来描绘恩师传授知识的场景,以“王祥得佩刀”的比喻来表达自己对恩师教诲的珍视和感激。这些意象的运用不仅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也使得诗人的情感表达更加生动具体。

再者,从诗歌的情感表达来看,《谢书》一诗充满了真挚而深沉的情感。诗人对恩师的感激之情贯穿全诗,无论是自谦的口吻、生动的典故还是丰富的意象,都是为了表达这种情感。同时,诗人在表达感激之情的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对人生、对文学、对仕途的深刻思考和独特感悟。他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高尚情操,对文学才华的敬仰和钦佩,以及对仕途坎坷的无奈和自责,都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此外,《谢书》一诗还体现了李商隐作为晚唐杰出诗人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歌构思缜密,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尤其擅长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表达复杂微妙的情感。在《谢书》一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谦的口吻、生动的典故和丰富的意象来营造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情感,使得诗歌既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又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最后,从诗歌的文化价值来看,《谢书》一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它为我们了解晚唐时期的社会风貌、文学氛围以及士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依据。同时,它也为我们欣赏和品味李商隐的诗歌魅力提供了宝贵的范例和借鉴。通过《谢书》一诗,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和情感世界,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晚唐时期的文化氛围和人文精神。

综上所述,《谢书》一诗是李商隐表达对恩师令狐楚感激之情的佳作之一。它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内涵,更体现了李商隐作为晚唐杰出诗人的独特艺术风格和文化价值。通过这首诗的解读和赏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李商隐的诗歌世界和精神世界,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晚唐时期的文化魅力和人文精神。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