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作者: 唐 李商隐
第一部分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他的诗作构思新奇,意境深邃,尤其擅长爱情诗和无题诗的创作,被誉为“情诗之王”。李商隐的诗歌风格独特,情感细腻,常常在含蓄隐晦中透露出深沉的哀愁与无尽的思念。《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便是他众多无题诗中的佳作之一,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赢得了后世读者的广泛赞誉。
第二部分 古诗原文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唐·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第三部分 写作背景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后人多认为这首诗是李商隐在青年时期,即他十五六岁时,于玉阳山学道期间所作。当时,李商隐与玉阳山灵都观的女道士宋华阳相识相恋,但这段感情却因身份、地位等种种原因而无法公开。李商隐心中充满了对宋华阳的深深思念与无奈,于是将这种无法言说的情感倾注于笔端,创作了这首含蓄隐晦、情感深沉的无题诗。
第四部分 诗词翻译
你说要来相会却只是空话一场,你离去后便杳无音讯、踪迹难寻。我独自在楼上等待,直到月亮斜挂天边,五更的钟声悠悠响起。在梦中因远别而哭泣,却难以将你唤醒;醒来后急忙提笔写下相思之情,墨迹还未干透。烛光朦胧地笼罩着绣有金翡翠图案的帷帐,麝香的香气微微透过绣花的罗帐。我已如当年的刘郎一般,怨恨那蓬山遥远难以到达;而你却与我相隔,比蓬山还要遥远一万重。
第五部分 诗词赏析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是一首充满哀愁与思念的无题诗。全诗以深邃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现了李商隐对恋人的深深思念与无奈。
首联“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直接点出恋人失约、踪迹难寻的凄凉情境。诗人以“空言”和“绝踪”两个词语,表达了恋人失约后的深深失望与痛苦。同时,“月斜楼上五更钟”的凄清景象,也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
颔联“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则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替,展现了诗人对恋人的深深思念。在梦中,诗人因远别而哭泣,却难以将恋人唤醒;醒来后,又急忙提笔写下相思之情,墨迹还未干透。这种急切而深沉的情感表达,让人深感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颈联“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则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渲染了诗人室内的幽美而朦胧的氛围。烛光朦胧地笼罩着绣有金翡翠图案的帷帐,麝香的香气微微透过绣花的罗帐。这种如梦如幻的景象,不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细腻与敏感,也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对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尾联“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则运用了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恋人的深深怨恨与无奈。诗人以刘郎自喻,怨恨那蓬山遥远难以到达;而恋人却与自己相隔,比蓬山还要遥远一万重。这种递进式的情感表达,使得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也让人深感诗人内心的痛苦与绝望。
整首诗以深邃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现了李商隐对恋人的深深思念与无奈。全诗语言含蓄隐晦、意境深邃幽美,是一首充满哀愁与思念的佳作。
第六部分 诗词深度解读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不仅是李商隐对恋人深深思念与无奈的情感表达,更是他内心深处对爱情、人生、命运等深刻问题的思考与体悟。以下是对该诗的深度解读。
一、爱情的无常与虚幻
诗中的“来是空言去绝踪”一句,直接点出了爱情的无常与虚幻。恋人曾经的承诺与誓言,如今却化为了泡影,只留下诗人独自在楼上等待、思念。这种爱情的失落与痛苦,不仅让诗人深感无奈与绝望,也让我们对爱情的本质产生了深深的思考。爱情,这个人类永恒的主题,在诗人的笔下被赋予了更加复杂而深刻的内涵。它既是美好的、甜蜜的,也是无常的、虚幻的。这种对爱情本质的深刻揭示,使得全诗的情感更加深沉而动人。
二、人生的孤独与无奈
诗中的“月斜楼上五更钟”一句,不仅描绘了诗人等待恋人时的凄清景象,也隐喻了人生的孤独与无奈。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行者。我们或许会遇到许多人、经历许多事,但最终还是要独自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与困境。这种孤独与无奈的情感体验,在诗人的笔下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它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人生的艰辛与不易,也促使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和每一段情感。
三、梦境与现实的交织
诗中的颔联“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则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替,展现了诗人对恋人的深深思念。在梦境中,诗人与恋人相聚、相拥而泣;但醒来后,却发现一切只是虚幻的梦境。这种梦境与现实的交织与冲突,不仅让诗人深感痛苦与无奈,也让我们对人生的真实与虚幻产生了深深的思考。或许,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这种梦境与现实的交织与冲突。但正是这些交织与冲突,才使得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意义。
四、细腻的情感表达与象征手法
李商隐的诗歌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而著称。《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这首诗也不例外。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象征手法的运用,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如颈联中的“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一句,便以烛光朦胧、香气微微的景象,象征了诗人内心的细腻与敏感以及对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得全诗更加含蓄隐晦、意境深邃。
五、对命运的无常与不可控的感慨
诗中的尾联“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则运用了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常与不可控的感慨。诗人以刘郎自喻,怨恨那蓬山遥远难以到达;而恋人却与自己相隔,比蓬山还要遥远一万重。这种递进式的情感表达,不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绝望与无奈,也让我们对命运的无常与不可控产生了深深的思考。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许多无法预测和掌控的事情。这些事情或许会让我们感到痛苦与绝望,但正是这些经历与磨砺,才使得我们的人生更加坚韧与成熟。
六、诗歌的艺术魅力与审美价值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作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不仅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赢得了后世读者的广泛赞誉,也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首诗以含蓄隐晦的语言、深邃幽美的意境、细腻丰富的情感表达以及独特的象征手法,展现了李商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它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诗歌的艺术魅力与审美价值,也促使我们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综上所述,《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不仅是一首充满哀愁与思念的佳作,更是一篇深刻反映人生、爱情、命运等问题的哲理诗篇。通过对该诗的深度解读与品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李商隐的思想情感与艺术追求,也可以从中汲取力量与智慧,以更加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