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九首·其七》读书笔记

《竹枝词九首·其七》作者: 唐 刘禹锡

第一部分:《竹枝词九首·其七》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文学成就斐然。刘禹锡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豪迈奔放之作,也不乏清新流丽之篇。《竹枝词九首》是其代表作之一,这组诗以民歌形式吟咏风土人情,语言明快浅近,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竹枝词九首·其七》更是其中的佳作,通过描绘瞿塘峡的艰险,巧妙引出对世态人情的感慨。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竹枝词九首·其七》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刘禹锡任夔州刺史。夔州位于长江三峡的上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当地流行着一种叫“竹枝词”的民歌形式,刘禹锡非常喜爱并深受其影响。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创作了《竹枝词九首》。这组诗既描写了夔州一带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也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竹枝词九首·其七》则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借瞿塘峡的艰险来比喻人世的复杂多变。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瞿塘峡水流湍急,冲刷着众多的险滩,人们常说这里的道路自古以来就难以行走。我常常怨恨人心比不了这江水,它无缘无故也会平地掀起波澜。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竹枝词九首·其七》以瞿塘峡的艰险为背景,巧妙引出对世态人情的感慨,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首句“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直接描绘了瞿塘峡的艰险景象。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的西端,地势险峻,水流湍急,自古以来就是行船的难关。“嘈嘈”二字形象地描绘了水流冲刷险滩时发出的嘈杂声,而“十二滩”则并非确数,而是用以形容险滩之多,其险绝情况也就可以想见了。

次句“人言道路古来难”,则是由自然景象联想到人世间的道路同样充满挑战和困难。这里的“人言”二字,既是对瞿塘峡艰险的普遍认知的概括,也为下文的感慨做了铺垫。

后两句“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则是诗人由江峡之险联想到世态人情的感慨。诗人认为,瞿塘峡之所以险,是因为水中有道道险滩,而人间世道“等闲平地”也会起波澜,这岂不令人防不胜防?诗人用“长恨”二字表达了自己对人心险恶的深深怨恨和无奈。在他看来,“人心”比瞿塘峡水还要凶险,因为水虽险却有规律可循,而人心则难以捉摸,常常无缘无故地掀起波澜。

整首诗语言明快浅近,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结合,使得诗歌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意味。通过描绘瞿塘峡的艰险景象,诗人巧妙地引出对世态人情的感慨,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竹枝词九首·其七》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篇富含哲理的佳作。诗人刘禹锡通过描绘瞿塘峡的艰险景象,巧妙地引出对世态人情的深刻感慨,展现了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首先,从自然景观的描绘来看,诗人刘禹锡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瞿塘峡的艰险景象。瞿塘峡地势险峻,水流湍急,自古以来就是行船的难关。诗人通过“嘈嘈”二字形象地描绘了水流冲刷险滩时发出的嘈杂声,而“十二滩”则用以形容险滩之多,其险绝情况也就可以想见了。这种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不仅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壮美的画面,也为下文的感慨做了铺垫。

其次,从人文情感的抒发来看,诗人刘禹锡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结合,使得诗歌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意味。诗人由江峡之险联想到世态人情的感慨,认为人心比江水还要凶险。在他看来,水虽险却有规律可循,而人心则难以捉摸,常常无缘无故地掀起波澜。这种对人心险恶的深深怨恨和无奈,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人生道路艰难曲折的普遍感慨。

再者,从艺术手法的运用来看,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九首·其七》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他以瞿塘峡的艰险为起兴,引出对世态人情的感慨,使得诗歌既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又富有深邃的思想性。同时,诗人还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江峡之险与人心之险进行对比,突出了人心险恶的难以捉摸和防不胜防。这种艺术手法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和深刻。

此外,从诗歌的主题思想来看,《竹枝词九首·其七》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多变和社会的残酷现实。诗人通过描绘瞿塘峡的艰险景象和抒发对世态人情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人性本恶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他认为,人心往往比自然界的险恶更加难以捉摸和防范,这使得人生道路充满了更多的挑战和困难。这种主题思想的揭示,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也对我们今天理解人性和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进一步地,我们可以从诗歌中感受到刘禹锡作为一位文学大家的才华和造诣。他能够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相结合的手法,创作出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同时,他还能够深刻地揭示人性的复杂多变和社会的残酷现实,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思想内涵。这种才华和造诣的展现,不仅使得《竹枝词九首·其七》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也为我们今天欣赏和理解古代诗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最后,我们需要认识到,《竹枝词九首·其七》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思想内涵的诗歌作品,更是一面映照人性的镜子。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善良与丑恶,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复杂多变和人生的艰难曲折。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性和社会的本质特征。在当今社会,我们同样需要像刘禹锡这样的有良知、有担当的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笔触去描绘现实、揭露黑暗、呼唤正义,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