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留赠狄司马》作者: 唐 高适
第一部分 《东平留赠狄司马》作者简介
高适(约700年-765年),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是安东都护高侃之孙,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高适的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他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东平留赠狄司马》是高适赠予友人狄司马的一首五言古诗,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钦佩与鼓励。
第二部分 古诗原文
《东平留赠狄司马》
古人无宿诺,兹道以为难。
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
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
地出北庭尽,城临西海寒。
森然瞻武库,则是弄儒翰。
入幕绾银绶,乘轺兼铁冠。
练兵日精锐,杀敌无遗残。
献捷见天子,论功俘可汗。
激昂丹墀下,顾盼青云端。
谁谓纵横策,翻为权势干。
将军既坎壈,使者亦辛酸。
耿介挹三事,羁离从一官。
知君不得意,他日会鹏抟。
第三部分 写作背景
《东平留赠狄司马》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四年(745年)。当时,高适游历至东平郡,恰逢友人狄司马(疑为光远)因上司安西都护田仁琬罢职而改任东平郡司马。高适对狄司马的遭遇深感同情,同时也对其英勇善战、志行高洁的品质深感钦佩。于是,他挥笔写下了这首《东平留赠狄司马》,以表达对友人的鼓励与期望。
第四部分 诗词翻译
古人重视信守诺言,而您躬行重然诺之道并不感到困难。您为报答知己,不辞奔波万里,赴边杀敌,这信守诺言的品格实在令人感叹。您驱马纵横驰骋于西域极远之地,高妙的击剑之术直指楼兰古国。您出征的行程穷尽北庭地区,出击的锋芒直逼西海这寒冷的地带。您学识渊博令人肃然仰望,文笔俊秀令儒者钦佩。您进入幕府,被委以重任,奉命赴执法者之任。您勤于训练士卒,队伍在训练中日益精锐,征战中杀尽敌寇,无一漏网。战胜后面见天子,进奉俘虏和战利品,论起功勋,狄司马以赫赫战绩居于首位。您在宫殿之前激昂陈词,顾盼之间,神采飞扬,如身处青云之端一般令人景仰。谁曾想到,如此纵横战阵之间的谋略,竟被权势者从中干扰,不被君王采纳。您因此而不得一展抱负,亲见此事的传令使者也为您感到悲哀和不平。您光明磊落,不肯趋附权贵,因而被迫客居他乡担任一个小官。我知道您现在很不得志,但我相信,有朝一日您会像鹏鸟一样直上高空,实现凌云壮志。
第五部分 诗词赏析
《东平留赠狄司马》是高适赠予友人的一首深情厚谊之作。全诗语言古拙,对仗工整,一韵到底,展现了诗人卓越的文艺才能。诗中对狄司马的英勇善战、志行高洁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和热情的赞颂。
首联“古人无宿诺,兹道以为难”以赞誉之词开篇,将狄司马这位志行高洁之人的伟岸形象凸现出来。接着,颔联“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通过描绘狄司马为报答知己而不辞万里赴边杀敌的壮举,进一步凸显了其信守诺言的品格。颈联“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则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狄司马在边疆的英勇善战,令人仿佛身临其境。
接下来的诗句则对狄司马的学识渊博、文笔俊秀以及其在幕府中的卓越表现进行了描绘。狄司马进入幕府后,被委以重任,奉命赴执法者之任。他勤于训练士卒,队伍在训练中日益精锐,征战中杀尽敌寇,无一漏网。战胜后面见天子,进奉俘虏和战利品,论起功勋,狄司马以赫赫战绩居于首位。这些描绘不仅展现了狄司马的英勇善战,也体现了他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然而,诗中的笔锋却在此刻陡然一转。“谁谓纵横策,翻为权势干。将军既坎壈,使者亦辛酸。”这两句诗揭示了狄司马虽然英勇善战、功勋赫赫,但却因权贵的嫉妒和干扰而不得一展抱负的悲惨遭遇。这种对比强烈的写法,不仅令人深感不平,也让人对狄司马的遭遇深感同情。
最后,诗人以劝勉的口吻结束全诗。“耿介挹三事,羁离从一官。知君不得意,他日会鹏抟。”诗人对狄司马的光明磊落、不肯趋附权贵的高尚品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相信他终有一日会像鹏鸟一样直上高空,实现凌云壮志。这种对未来的期许和鼓励,既是对狄司马的深情厚谊,也是对友人的殷切期望。
第六部分 诗词深度解读
《东平留赠狄司马》不仅是一首赠予友人的诗作,更是一首深刻反映社会现实、表达诗人人生哲理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和价值。
首先,从社会现实的角度来看,这首诗揭示了唐朝时期官场黑暗、权贵当道的社会现实。狄司马虽然英勇善战、功勋赫赫,但却因权贵的嫉妒和干扰而不得一展抱负。这种遭遇不仅令人深感不平,也让人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产生了深刻的反思。高适通过描绘狄司马的悲惨遭遇,批判了当时官场黑暗、权贵当道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正义和公正的呼唤。
其次,从人生哲理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人生起伏、命运无常的深刻洞察。狄司马虽然一时遭遇挫折,但诗人却相信他终有一日会像鹏鸟一样直上高空,实现凌云壮志。这种对未来的期许和鼓励,既是对狄司马的深情厚谊,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阐述。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此外,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高超的文艺才能。全诗语言古拙,对仗工整,一韵到底,既具有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又富有现代诗歌的意象美。诗人通过生动的形象和鲜明的对比,将狄司马的英勇善战、志行高洁以及遭遇挫折的悲惨遭遇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含蓄、深邃。
最后,从情感表达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殷切期望。诗人通过描绘狄司马的英勇善战和悲惨遭遇,表达了对友人的钦佩和同情。同时,诗人还以劝勉的口吻结束全诗,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期许和鼓励。这种深情的情感表达,不仅让人感受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也让人对友人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综上所述,《东平留赠狄司马》不仅是一首赠予友人的诗作,更是一首深刻反映社会现实、表达诗人人生哲理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和价值,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宝贵的人生智慧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