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作者: 唐 高适
第一部分:作者简介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他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高适的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他一生经历丰富,曾游历边塞,安史之乱后官至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
唐代 高适
践更登陇首,远别指临洮。
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
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
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高。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天宝十一载(752年)秋冬之际,高适离开长安,赴任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中掌书记的途中。当时,他遇到向临洮送兵的白少府,看到浩浩荡荡的新兵队伍,不禁作下这首诗,表达了立功边塞的强烈愿望。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白少府带领戍卒前往陇右,即将远别,直奔临洮。诗人问他:关山送兵之事与州县劳苦相比,如何?士兵们身带赤羽之箭,使行进的军容更为雄壮,满山的树色青青,衬托出白少府身着青袍的威武。诗人料想,今年将星高照,定能击败匈奴。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格调激昂雄壮,笔力雄健,气势奔放。首联以“践更登陇首,远别指临洮”开篇,点明送别之事,展现了行程的紧急与遥远。颔联“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以问句形式,对比了从军与州县劳苦,凸显出从军的艰辛与意义。颈联“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描绘了送兵队伍的威武雄壮,色彩鲜明。尾联“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高”则以豪迈的语气,表达了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高适的这首诗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边塞诗。从诗中可以看出,高适对边疆的军事行动抱有极高的热情和期待。诗中的“赤羽”和“青袍”象征着军队的威武与秩序,而“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高”则借用典故,表达了对战争胜利的坚定信念。这种豪迈的情感与盛唐时期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相契合。
此外,诗中对白少府的描写也颇具深意。白少府作为一位基层官员,肩负着送兵的重任,体现了唐代官僚体系中基层官员的责任与担当。高适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鼓励,也反映了自己渴望立功边塞的心愿。
从文学角度看,这首诗的结构严谨,对仗工整,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它既展现了高适作为边塞诗人的豪迈风格,又体现了他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这种风格与同时代的李白、杜甫等诗人形成了鲜明对比,展现了盛唐诗歌的多样性。
总的来说,《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不仅是高适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之一。它以豪迈的情感、激昂的格调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唐代文人的家国情怀和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