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读书笔记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作者: 唐 高适

第一部分:《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作者简介

高适(704年—765年),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高适早年家贫潦倒,壮年时期多寓居梁宋一带,曾与李白、杜甫等人交游。近50岁时经张九皋推荐中有道科进入仕途,任封丘县尉,不久辞去。后得哥舒翰赏识,入河西幕府为掌书记。安史之乱后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潼关陷落后曾请缨守长安,未果,在玄宗西逃后间道追之,升侍御史。高适的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与岑参并称“高岑”,是唐代边塞诗的重要代表人物。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

其一
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
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
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

其二
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
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
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
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

其三
登顿驱征骑,栖迟愧宝刀。
远行今若此,微禄果徒劳。
绝坂水连下,群峰云共高。
自堪成白首,何事一青袍。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公元750年(唐天宝九年)秋天,四十七岁的高适以河南封丘县尉的身份送兵到驻在妫川(今河北怀来)城内的清夷军。这组诗是诗人在当年冬天送兵返回途中,进入河北昌平居庸关时所作。高适在长途跋涉中,亲身经历了边地的艰苦环境,感受到了行役的艰辛与孤独,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局和自身境遇的深刻感慨。这组诗不仅描绘了边塞的寒冷与荒凉,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是其边塞诗的重要代表作。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其一

马走了很久,征途上愈走愈难。
不知道边地气候有差别,只惊讶衣服太单。
溪水清冷泉声苦,山里空空树叶干。
不要说关塞是极边,还有那云雪迷迷漫漫。

其二

居庸古镇雄踞青山口,日落时分寒风狂袭。
山石险峻鸟儿难飞,冰坚雪厚战马行走迟迟。
出塞征战缺乏良策,回家需要找个时机。
东山松桂长得很茂盛,还不如回去结茅隐居。

其三

我骑着战马翻山越岭来回奔忙,漂泊失意令我愧对佩带着的这把战刀。
没想到这次求仕远行现在会这样,为了微薄的俸禄奔波结果是空自苦劳。
水流冲刷着极陡的山坡接连而下,群峰皆高耸直入云霄。
蹉跎岁月应当已成满头白发,何必去当这小官着一身青袍。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是高适边塞诗的杰出代表,这组诗以其深刻的意境、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边塞的寒冷与荒凉,以及诗人在长途跋涉中的孤独与艰辛。

其一

首联“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直接点出了行役的艰辛与孤独,诗人独自行走了很久,征途上愈走愈难,既表现了路途的遥远与坎坷,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疲惫与无奈。颔联“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则通过诗人的惊讶,巧妙地写出了边地气候与内地的巨大差别,北风凛冽,积雪满地,诗人只惊讶于衣服的单薄,实则已深感边地的寒冷。颈联“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进一步描绘了边塞的荒凉与寒冷,溪水清冷,泉声悲苦,山上的树叶已经干落,一片空旷。尾联“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则是对过关以后的景象和寒冷的描写,也蕴涵着征路漫长的意思,与首联相呼应,形成一种回环的结构。

整首诗以行役为主线,将边塞的寒冷与荒凉、诗人的孤独与艰辛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边塞的壮阔与悲壮。

其二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诗人入居庸关时的所见所思。首联点明了诗人观察的时间和地点,同时也对环境大背景进行了刻意渲染。颔联“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则通过具体的景象描绘,展现了边塞的险峻与寒冷,山石险峻,鸟儿难飞,冰坚雪厚,战马行走迟迟。颈联“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无奈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尾联“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则通过追述先贤在时局混乱时退居草莽的故事,表达了诗人暂退以候时机之意。

整首诗情景交融,前四句写景,极尽凄美;后四句抒情,深沉感慨。诗人通过具体的景象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边塞的壮阔与悲壮,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局和自身境遇的深刻感慨。

其三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明珠暗投、身居卑官之位的不满情绪。首联“登顿驱征骑,栖迟愧宝刀”通过写自己骑着战马翻山越岭来回奔忙,漂泊失意,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失望和愧疚之情。颔联“远行今若此,微禄果徒劳”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这次远行的失望和对微薄的俸禄的无奈。颈联“绝坂水连下,群峰云共高”则通过描绘陡峭的山坡和高耸的群峰,展现了边塞的壮阔与荒凉。尾联“自堪成白首,何事一青袍”则表达了诗人对蹉跎岁月的感慨和对官职卑微的不满情绪。

整首诗言辞愤懑,耐人寻味。诗人通过具体的景象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边塞的壮阔与悲壮,同时也表达了对仕途的失望和对自身境遇的深刻感慨。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是高适边塞诗的杰出代表,这组诗以其深刻的意境、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边塞的寒冷与荒凉,以及诗人在长途跋涉中的孤独与艰辛。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对这组诗进行深度解读。

一、边塞景象的生动描绘

高适在这组诗中,通过对边塞景象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边塞的寒冷与荒凉。如第一首诗中的“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通过溪水清冷、泉声悲苦、山上树叶干落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边塞的荒凉与寒冷。第二首诗中的“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则通过山石险峻、鸟儿难飞、冰坚雪厚、战马行走迟迟的景象,进一步描绘了边塞的险峻与寒冷。这些生动的描绘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边塞的恶劣环境,也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艰辛。

二、行役艰辛的深刻感慨

高适在这组诗中,通过对行役艰辛的深刻感慨,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失望和愧疚之情。如第一首诗中的“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直接点出了行役的艰辛与孤独,诗人独自行走了很久,征途上愈走愈难。第三首诗中的“登顿驱征骑,栖迟愧宝刀”则通过写自己骑着战马翻山越岭来回奔忙,漂泊失意,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失望和愧疚之情。这些感慨不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疲惫与无奈,也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仕途的艰难。

三、对时局的深刻反思

高适在这组诗中,通过对时局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如第二首诗中的“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无奈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第三首诗中的“远行今若此,微禄果徒劳”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这次远行的失望和对微薄的俸禄的无奈。这些反思不仅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清醒认识,也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四、对自身境遇的深刻感慨

高适在这组诗中,通过对自身境遇的深刻感慨,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失望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如第一首诗中的“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不仅是对过关以后的景象和寒冷的描写,也蕴涵着征路漫长的意思,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疲惫与无奈。第三首诗中的“自堪成白首,何事一青袍”则表达了诗人对蹉跎岁月的感慨和对官职卑微的不满情绪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