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中作》读书笔记

《蓟中作》作者: 唐 高适

第一部分 《蓟中作》作者简介

高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他是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朝中期名臣、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以笔力雄健、气势奔放的边塞诗著称于世。《蓟中作》是高适的边塞诗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边塞的荒凉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慨,展现了其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第二部分 古诗原文

蓟中作
唐·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第三部分 写作背景

《蓟中作》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春,当时高适南返封丘途中,途径蓟中(今北京大兴西南)。蓟中是唐朝的边防重镇,但此时边疆局势紧张,安禄山等边将手握重兵,却以边功市宠,频繁挑起战争,导致边患不断。高适目睹了边城的荒凉景象和战争的残酷,心中充满悲愤和忧虑,遂作此诗以抒发自己的感慨。

第四部分 诗词翻译

打马驱驰越过沙漠,长途跋涉来到边疆。边城一带如此萧条冷落,日光惨淡,白云昏黄。身临沙场争战之处,常为胡虏的反复侵扰而忧伤。胸中不是没有安边良策,无奈将帅已得封赏无心边防。才如孙武、吴起却无处施展呀,只好归来闭门独自惆怅。

第五部分 诗词赏析

《蓟中作》是一首充满悲愤和忧虑的边塞诗。全诗以边塞的荒凉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策马登塞垣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其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首联“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以豪迈的笔触勾勒出诗人策马扬鞭、长途跋涉来到边疆的情景。这不仅表现了诗人的勇敢和坚韧,也暗示了边疆局势的严峻和诗人内心的紧迫。

颔联“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则直接描绘了边城的荒凉景象。边城萧条冷落,日光惨淡,白云昏黄,这种景象不仅反映了边疆的恶劣环境,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

颈联“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进一步揭示了边疆局势的紧张。诗人每到征战之处,就忧愁胡虏的反叛侵扰,这种忧愁不仅源于对战争的恐惧,更源于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尾联“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悲愤和忧虑。诗人并非没有安边良策,但将帅们已得封赏无心边防,使得他的才华无法施展。他只能像孙武、吴起一样,空有谋略却无处施展,最后只能归来闭门独自惆怅。

全诗情感深沉而悲愤,语言质朴而有力,通过对边塞荒凉景象的描绘和诗人内心感慨的抒发,展现了高适作为边塞诗人的独特风格和深邃情感。

第六部分 诗词深度解读

《蓟中作》不仅是一首充满悲愤和忧虑的边塞诗,更是一首蕴含深厚哲理和时代精神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入探讨高适的诗歌艺术、人生哲学以及对时代背景的深刻洞察。

首先,从诗歌艺术的角度来看,《蓟中作》展现了高适边塞诗的独特魅力。全诗以边塞的荒凉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策马登塞垣的所见所感,将边塞的恶劣环境、战争的残酷以及诗人的内心感慨融为一体。这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使得全诗在情感表达上更加深沉而动人。同时,诗中的语言质朴而有力,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雕琢,却能够准确地传达出诗人的内心情感,展现了高适作为边塞诗人的独特风格和深邃情感。

其次,从人生哲学的角度来看,《蓟中作》反映了高适对人生、社会以及时代的深刻思考。诗中,高适不仅表达了对边疆局势的忧虑和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还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这种悲愤并非仅仅源于个人的遭遇和命运,更源于对时代背景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现实的清醒认识。高适认为,当时的边疆局势紧张、战争频繁,是由于统治者用人不当、边将骄横跋扈所致。他对此深感忧虑和悲愤,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对人生、社会以及时代的深刻思考,使得全诗在内涵上更加丰富和深刻。

再者,从对时代背景的深刻洞察来看,《蓟中作》揭示了唐朝中期边疆局势的严峻和统治者用人不当的问题。唐玄宗天宝年间,政治腐败、边疆危机频发。安禄山等边将手握重兵,却以边功市宠,频繁挑起战争,导致边患不断。高适在诗中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表达了自己对统治者用人不当、边将骄横跋扈的愤慨和忧虑。这种对时代背景的深刻洞察,不仅反映了高适作为边塞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敏锐洞察力,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和责任感。

此外,《蓟中作》还体现了高适作为边塞诗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诗中,高适不仅表达了对边疆局势的忧虑和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还抒发了自己作为边塞诗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他认为,保卫边疆、抵御外侮是每一个唐朝儿女的责任和义务。他虽然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但仍然心系国家、心系人民,这种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最后,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蓟中作》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不仅反映了唐朝中期边疆局势的严峻和统治者用人不当的问题,也体现了唐代边塞诗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唐代边塞诗的魅力和唐代士人的风采。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了解唐代社会、文化和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蓟中作》是一首充满悲愤和忧虑的边塞诗佳作。它不仅展现了高适作为边塞诗人的独特风格和深邃情感,还反映了其对人生、社会以及时代的深刻思考和对时代背景的深刻洞察。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唐代边塞诗的魅力和唐代士人的风采,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高适的诗歌艺术、人生哲学以及对时代背景的深刻洞察。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