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作者: 唐 高适
第一部分 《塞下曲》作者简介
高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他早年仕途失意,后投笔从戎,亲历边塞生活,其诗作多描绘边塞风光、将士生活,风格雄浑豪放,情感深沉真挚。高适的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是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人物之一。《塞下曲》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充分展现了他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独特感悟。
第二部分 古诗原文
塞下曲
唐·高适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第三部分 写作背景
《塞下曲》创作于天宝十二载(753年),当时高适投笔从戎,到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掌书记。哥舒翰是朔方四镇节度使王忠嗣麾下与李光弼齐名的骁勇名将,同年他收复西河九曲,立下赫赫战功。诗人以这次战争为背景,结合自己亲历边塞的所见所感,创作了这首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赞歌。
第四部分 诗词翻译
装束完毕跨上轻捷的骏马,风度翩翩奔驰慷慨从戎。倚凭着天子的威严发怒,又倚仗将军的英迈豪雄。万鼓齐鸣如同雷震天地,千旗飘荡犹如烈火生风。日光辉映霜雪般的剑戈,月亮悬空好像一张雕弓。青海湖边战云密布,黑山之上兵气冲霄。战斗激烈时太白星高悬,战斗结束后旄头星落空。为万里疆土不惜献身赴死,只愿一朝能够建立功勋。将来画像能被绘入麒麟阁,入朝觐见皇帝于明光宫。大笑对那些只知读经文的文士说,你们所研究的经典又怎能穷尽世事呢?古人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往往就会白白老去,不能名留青史。
第五部分 诗词赏析
《塞下曲》全诗气势磅礴,情感激昂,展现了诗人高适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独特感悟。
首联“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以生动的画面描绘了将士们装束完毕、跨上骏马、奔赴战场的英勇形象,为全诗奠定了慷慨激昂的基调。颔联“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则进一步强调了将士们为国征战、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
颈联“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战场的壮阔景象,万鼓齐鸣、千旗飘扬的壮观场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接下来的“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则通过日月与兵器的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既壮美又凄凉的战争氛围。
尾联“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直接抒发了将士们为国捐躯、建立功勋的壮志豪情。而“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则是对将士们未来荣耀的期许和憧憬。最后两句“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则通过对比文士与将士的不同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的敬仰和对文士的嘲讽。
整首诗语言明快、格调高昂、气势磅礴、意蕴深长,充分展现了诗人高适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独特感悟。
第六部分 诗词深度解读
《塞下曲》不仅是一首描绘边塞战争、颂扬将士英勇的诗歌,更是一篇深刻反映时代精神、表达诗人壮志豪情的文学佳作。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这首诗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内涵。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塞下曲》反映了唐代边塞战争的频繁和激烈。唐代是一个强盛的王朝,但边疆地区却时常受到外族的侵扰。高适通过描绘边塞战争的壮阔场景和将士们的英勇形象,展现了唐代边塞将士的忠诚和勇敢,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这种历史背景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加厚重的历史感和时代感。
其次,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塞下曲》体现了唐代边塞文化的独特魅力。唐代边塞文化是一种融合了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元文化体系,它既有汉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又有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风情。高适在诗中通过对边塞风光的描绘和将士生活的展示,展现了唐代边塞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诗中还蕴含了丰富的军事文化元素,如战鼓、战旗、兵器等,这些元素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反映了唐代军事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再次,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塞下曲》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死亡和荣誉的深刻思考。诗中的将士们为了国家的利益和荣耀,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不仅是对将士们个人的颂扬,也是对生命价值的深刻诠释。同时,诗中还蕴含了对荣誉的追求和向往。将士们希望通过建立功勋来赢得荣誉和尊重,这种追求荣誉的精神不仅是对个人价值的肯定,也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此外,《塞下曲》还体现了诗人高适对时代精神的独特感悟。唐代是一个追求理想、崇尚英雄的时代,高适作为这个时代的诗人,深刻感受到了时代精神的召唤和鼓舞。他通过描绘边塞战争的壮阔场景和将士们的英勇形象,展现了唐代人民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理想和英雄的向往和追求。这种时代精神不仅赋予了诗歌以深刻的思想内涵,也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加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历史意义。
在艺术表现上,《塞下曲》也展现了高适高超的诗歌艺术水平。他善于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战场的壮阔景象;“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则通过日月与兵器的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既壮美又凄凉的战争氛围。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高适还注重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把握,使得诗歌在诵读时更加朗朗上口、韵味十足。
综上所述,《塞下曲》不仅是一首描绘边塞战争、颂扬将士英勇的诗歌,更是一篇深刻反映时代精神、表达诗人壮志豪情的文学佳作。它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内涵,展现了诗人高适高超的诗歌艺术水平。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广泛的社会影响,也是唐代边塞诗中的瑰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