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寄杜二拾遗》读书笔记

《人日寄杜二拾遗》作者: 唐 高适

第一部分 《人日寄杜二拾遗》作者简介

高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他早年仕途不顺,却以诗歌闻名于世,尤其擅长描绘边塞风光,抒发壮志豪情。高适的诗风雄健奔放,情感真挚深沉,与岑参并称为“高岑”。他与杜甫、李白等诗人交谊深厚,常有诗歌唱和。《人日寄杜二拾遗》便是高适晚年写给好友杜甫的一首深情之作,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

第二部分 古诗原文

人日寄杜二拾遗
唐·高适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第三部分 写作背景

《人日寄杜二拾遗》是高适晚年诗作中最动人的一篇。当时,高适任蜀州刺史,而杜甫则寓居成都草堂。人日,即农历正月初七,是汉族传统节日,民间有庆祝、祭祀等活动。高适在这一天,思念起远在成都的杜甫,于是题诗寄情,慰藉彼此的思乡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国事艰难的忧虑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第四部分 诗词翻译

人日这天,我题诗寄向成都草堂,遥念旧友定是在思念故乡。春天到来,柳叶萌芽,梅花盛开,本该令人愉悦,但飘泊异地的游子却被撩动了乡愁,不忍见这美景,一见就断肠。我身在远方的藩国,无法参与朝政,心中怀有百忧千虑。今年人日,我们只能在思念中度过,明年人日,我们又在何处呢?我一生隐居多年,哪知如今竟带着文武之才老于宦途风尘之中。我已老态龙钟,却还忝居刺史之位,内心有愧于你这位四处奔走流离的友人。

第五部分 诗词赏析

《人日寄杜二拾遗》是高适写给好友杜甫的一首深情之作,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首联“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直接点题,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故乡的眷恋。颔联“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以春天的美景反衬游子的乡愁,情感真挚动人。柳叶萌芽,梅花盛开,本是令人愉悦的景象,但在飘泊异地的游子心中,却撩动了无尽的乡愁,使人“不忍见”,一见就“断肠”。

颈联“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则写出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他身在远藩,无法参与朝政,但心中却怀有百忧千虑。这不仅是对个人境遇的感慨,更是对国家时局的忧虑。

尾联“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则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感。诗人感叹今年人日只能在思念中度过,明年人日又在何处呢?这种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感,更加深了诗人的忧愁和感伤。

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意境深远辽阔。诗人将对友人的思念、对故乡的眷恋、对国事的忧虑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第六部分 诗词深度解读

《人日寄杜二拾遗》不仅是一首情感真挚的友情诗,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时代精神的佳作。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这首诗反映了高适对友情的珍视、对国事的忧虑、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时代的思考。

首先,从友情的角度来看,高适与杜甫的友情是深厚的。两人相识于寒微,一见如故,遂成至交。在长期的交往中,他们彼此了解、彼此支持,形成了深厚的友谊。高适在诗中表达了对杜甫的深切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这种情感真挚而深沉,令人动容。同时,他也通过对比自己的处境和杜甫的处境,表达了对友人的愧疚和同情。他感叹自己虽然身居刺史之位,但却无所作为,而杜甫则四处奔走流离,生活更加艰难。这种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同情,体现了高适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友情观念。

其次,从国事的角度来看,高适对当时的国家时局充满了忧虑。他身在远藩,无法参与朝政,但心中却怀有百忧千虑。他忧虑国家的安危、人民的疾苦,对时局的动荡不安感到痛心疾首。这种忧国忧民之心,体现了他高尚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来表达对国事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唤起更多人的关注和思考。

再次,从人生的角度来看,高适在诗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他感叹自己一生隐居多年,却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如今虽然身居刺史之位,但却无所作为,老于宦途风尘之中。这种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反映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追求。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激励更多人珍惜生命、追求理想。

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高适对时代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他感叹时代的动荡不安和人生的无常多变,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不确定感。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失去信心和希望。相反,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来改变现状、创造未来。这种对时代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体现了他高远的眼光和坚定的信念。

进一步地,我们可以从诗歌艺术的角度来解读这首诗。高适的诗歌以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著称,《人日寄杜二拾遗》也不例外。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和刻意雕琢的痕迹。相反,它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意象来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诗歌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例如,“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以春天的美景反衬游子的乡愁;“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则通过对比自己的处境和杜甫的处境来表达对友人的愧疚和同情。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感人至深。

综上所述,《人日寄杜二拾遗》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蕴含深刻哲理和时代精神的佳作。它反映了高适对友情的珍视、对国事的忧虑、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时代的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高适的诗歌艺术和思想情感,并从中汲取到宝贵的启示和力量。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