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曲水宴得烟字》作者: 唐 王勃
第一部分:《三月曲水宴得烟字》作者简介
王勃(约650年—676年),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是唐代文坛的璀璨明星。王勃才华横溢,诗文并茂,尤其擅长骈文,他的《滕王阁序》被誉为千古绝唱。而《三月曲水宴得烟字》则是他另一首展现其文学才华与深邃情感的佳作。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三月曲水宴得烟字
彭泽官初去,河阳赋始传。
田园归旧国,诗酒间长筵。
列室窥丹洞,分楼瞰紫烟。
萦回亘津渡,出没控郊鄽。
凤琴调上客,龙辔俨群仙。
松石偏宜古,藤萝不记年。
重檐交密树,复磴拥危泉。
抗石晞南岭,乘沙眇北川。
傅岩来筑处,磻溪入钓前。
日斜真趣远,幽思梦凉蝉。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三月曲水宴得烟字》是王勃在一次文人雅集上所作。三月三上巳节,是古代文人墨客集会宴饮、吟诗作赋的传统节日。曲水流觞,杯随水波徐徐而下,停于谁前,即须饮酒赋诗。王勃在参加这样的雅集时,抽到了“烟”字作为韵脚,于是即兴创作了这首五言排律。诗中不仅描绘了曲水宴的盛况,还借典抒怀,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精神的向往和对世俗功名的淡泊。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的消息刚传出,潘岳的《河阳赋》便开始流传。我回到旧国,置身于田园之中,与诗友们以酒助兴,共度长筵。楼阁间可以窥见丹洞,分楼之上可以俯瞰紫色的烟雾。河流萦回曲折,贯穿渡口,郊外的市集时隐时现。宴会上,凤琴悠扬,为上客助兴,龙辔整齐,仿佛群仙降临。松石历经岁月更显古朴,藤萝缠绕不知岁月几何。重檐与密树交相辉映,复磴拥抱着危险的泉流。我攀石南望,乘沙北眺,仿佛看到了傅岩筑墙的贤臣,磻溪垂钓的姜太公。夕阳西下,真趣渐远,我幽思如梦,仿佛听到了清凉的蝉鸣。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三月曲水宴得烟字》是王勃的一首五言排律佳作,全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情感丰富。
首联以陶渊明和潘岳为引子,既点明了诗作的时空背景,也预示了全诗的主题倾向。陶渊明辞官归隐,象征了诗人对自由精神的向往;潘岳的《河阳赋》则寓言诗人在曲水宴上的欢愉之情。
颔联笔锋一转,将视线转向眼前的田园景致与宴饮情景。田园回归,寓意诗人内心对质朴生活的向往;诗酒长筵,则描绘了曲水宴上文人墨客以诗会友、以酒助兴的雅集盛况。
颈联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曲水宴周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建筑。丹洞紫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津渡与郊鄽,则描绘了人烟阜盛、城乡交融的生动画面。
尾联以日斜黄昏的景象烘托出宴席将散、余兴未尽的氛围,同时表达了诗人对此次曲水宴所体验到的自然之美、人文之趣的深深留恋。最后以凉蝉入梦象征诗人内心深处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展现了曲水宴的盛况,又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质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功名的淡泊。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三月曲水宴得烟字》不仅是一首描绘曲水宴盛况的佳作,更是一首蕴含深邃情感与哲理的诗篇。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度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王勃的内心世界、文学追求以及他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首先,从诗歌的结构与韵律来看,《三月曲水宴得烟字》是一首典型的五言排律。全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王勃以“烟”字为韵脚,巧妙地将各个意象串联起来,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富有层次的画面。这种结构上的严谨与韵律上的和谐,不仅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与形式美,也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而丰富。
其次,从诗歌的意象运用来看,《三月曲水宴得烟字》中的意象丰富而生动。王勃通过描绘曲水宴的盛况、田园的景致、自然的奇观以及历史典故中的人物与事件,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理的世界。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也寓含了诗人对自由、质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功名的淡泊。例如,“彭泽官初去”与“河阳赋始传”两个意象,既点明了诗作的时空背景,也预示了全诗的主题倾向。陶渊明辞官归隐与潘岳的《河阳赋》分别象征了诗人对自由精神的向往与对自然美的热烈歌颂。
再次,从诗歌的情感表达来看,《三月曲水宴得烟字》中的情感真挚而深沉。王勃在诗中不仅描绘了曲水宴的盛况与田园的景致,还借典抒怀,表达了自己对自由、质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功名的淡泊。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也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助。例如,“田园归旧国,诗酒间长筵”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诗酒文化的热爱;“日斜真趣远,幽思梦凉蝉”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人文之趣的深深留恋以及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
此外,从诗歌的哲理思考来看,《三月曲水宴得烟字》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王勃通过描绘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寓言了人生的波折与不易以及生命的短暂与珍贵。他借历史典故中的人物与事件,寄寓了对贤人隐士智慧与德行的敬仰以及对自我修身养性、静待时机的期许。例如,“傅岩来筑处,磻溪入钓前”两句诗借傅岩筑墙的贤臣与磻溪垂钓的姜太公之典,表达了诗人对贤人隐士智慧与德行的敬仰以及对自我修身养性、静待时机的期许。这种哲理的思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洞察,也展现了他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与思索。
进一步地,我们还可以从诗歌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渊源来解读《三月曲水宴得烟字》。上巳节是古代文人墨客集会宴饮、吟诗作赋的传统节日。曲水流觞作为上巳节的一种习俗,不仅增强了节日的趣味性与互动性,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王勃在参加这样的雅集时,抽到了“烟”字作为韵脚,于是即兴创作了这首五言排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王勃的文学才华与深邃情感,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墨客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风貌。
最后,我们还需要注意到《三月曲水宴得烟字》这首诗所反映的王勃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王勃作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与诗人,对人生有着独特的见解与追求。他认为人生应该追求自由与独立,摆脱尘世的束缚与羁绊;同时他也注重修身养性、静待时机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在《三月曲水宴得烟字》这首诗中,王勃通过描绘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以及借典抒怀等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自由、质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功名的淡泊;同时也寄寓了对贤人隐士智慧与德行的敬仰以及对自我修身养性、静待时机的期许。这种人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影响了王勃的创作风格与艺术追求,也对他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三月曲水宴得烟字》是一首蕴含深邃情感与哲理的诗篇。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度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王勃的内心世界、文学追求以及他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唐代文人墨客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风貌以及王勃所代表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这首诗不仅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之一也是王勃留给后人的宝贵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