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陵叟》作者: 唐 白居易
第一部分:《杜陵叟》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的诗歌以语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挚深沉著称,广泛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心系百姓,用诗歌记录民间疾苦,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切同情。《杜陵叟》是其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农民的悲惨遭遇,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杜陵叟
白居易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杜陵叟》作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当时江南和长安周边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旱灾。白居易刚刚担任左拾遗一职,他亲眼目睹了农民的悲惨遭遇,深感痛心。他即刻上书力陈旱情严重,民生疾苦,请求朝廷能够及时减免租税,以实惠及人。然而,尽管宪宗皇帝下诏免除了京畿地区的租税,但地方官吏却阳奉阴违,拖延不办,导致农民并没有得到实际的救济。白居易在悲愤之余,写下了这首《杜陵叟》。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杜陵叟居住在杜陵,每年耕种着贫瘠的田地一顷多。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开花,大多枯黄而死。九月降霜秋天寒冷早,禾穗未熟就已干枯。官吏明明知道灾情却不上报,急迫收租、凶暴征税以求通过考核得奖赏。农民们典当桑园、出卖田地来缴纳官府规定的租税,明年的衣食将怎么办?他们剥去我们身上的衣服,夺掉我们口中的粮食。虐害人伤害物的就是豺狼,何必爪牙像钩、牙齿像锯一样地吃人肉?不知什么人报告了皇帝,皇帝心中怜悯、了解人们的困苦。白麻纸上书写着施恩布德的诏令,京城附近全部免除今年的租税。昨天里长才到门口来,手里拿着公文张贴在乡村中。十家缴纳的租税九家已送完,白白地受了我们君王免除租税的恩惠。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杜陵叟》是一首深刻揭露封建社会黑暗与腐败的诗歌。全诗以杜陵叟的悲惨遭遇为主线,生动描绘了农民在天灾人祸下的艰难生活。
诗的开头,白居易便以简洁的语言介绍了杜陵叟的基本情况:他居住在杜陵,每年耕种着贫瘠的田地。接着,诗人详细描绘了旱灾的严重情况: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开花;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就已干枯。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天灾的残酷,也为后文揭示人祸埋下了伏笔。
随后,诗人笔锋一转,揭露了官吏的贪婪与腐败。长吏明知灾情却不上报,反而急迫收租、凶暴征税以求通过考核得奖赏。这种不顾百姓死活的行径,与豺狼无异。诗人以“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来控诉官吏的暴行,情感真挚而深沉。
在诗的结尾部分,白居易虽然提到了皇帝下诏免除租税的消息,但却以“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来揭示了这一政策的虚伪与无效。地方官吏的阳奉阴违使得农民的苦难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缓解。
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语言平易近人,充满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社会的强烈批判。白居易以诗人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厚的同情心,将农民的悲惨遭遇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引人深思。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杜陵叟》不仅是一首深刻揭露封建社会黑暗与腐败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与思想深度的作品。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白居易的思想世界、情感历程以及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首先,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看,《杜陵叟》展现了白居易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底层的关怀。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心系百姓,用诗歌记录民间疾苦。在这首诗中,他以杜陵叟的悲惨遭遇为切入点,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败,表达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批判。这种人文关怀精神不仅体现了他作为诗人的社会责任感,也展现了他作为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担当。
其次,从思想深度的角度来看,《杜陵叟》蕴含了白居易对封建社会政治体制和官僚制度的深刻批判。白居易认为,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败根源在于政治体制的不合理和官僚制度的腐败。在这首诗中,他以杜陵叟的遭遇为例,揭示了官吏的贪婪与腐败、政策的虚伪与无效以及社会的不公与黑暗。同时,他也对皇帝的权威和官僚制度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这种思想深度不仅体现了他对封建社会的清醒认识,也展现了他作为思想家的敏锐洞察力和深邃思考。
进一步来说,《杜陵叟》还体现了白居易对人性善恶的深刻洞察。在这首诗中,他以杜陵叟的遭遇为例,揭示了人性的贪婪与腐败。长吏明知灾情却不上报,反而急迫收租、凶暴征税以求通过考核得奖赏。这种不顾百姓死活的行径,与豺狼无异。诗人以“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来控诉官吏的暴行,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性善恶的深刻洞察。他认为,人性的贪婪与腐败是封建社会黑暗与腐败的根源之一。
此外,《杜陵叟》还体现了白居易对诗歌艺术的独特追求。他的诗歌以语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挚深沉著称,广泛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在这首诗中,他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批判将农民的悲惨遭遇和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败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他也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种诗歌艺术的独特追求不仅体现了他作为诗人的才华和魅力,也展现了他对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贡献和影响。
在现代语境下,《杜陵叟》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价值。它提醒我们要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疾苦和困境,积极呼吁和推动社会公正与公平的实现。同时,它也启示我们要对政治体制和官僚制度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此外,《杜陵叟》还启示我们要保持对人性善恶的深刻洞察和反思,努力提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杜陵叟》作为一首经典诗歌作品,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内涵和表现力,也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同时,它也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更加珍视和传承这些经典诗歌作品,让它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