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读书笔记

《琵琶行》作者: 唐 白居易

第一部分 《琵琶行》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于河南新郑,自幼聪颖好学,贞元十六年(800年)进士及第。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他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应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人民疾苦。其代表作《琵琶行》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唐代诗歌中的瑰宝。

第二部分 古诗原文

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第三部分 写作背景

《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年(815年),当时白居易因上书言事触怒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次年秋天,他在浔阳江头送客时,偶遇一位流落江湖的琵琶女。琵琶女精湛的技艺和悲惨的身世触动了白居易的心弦,他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深感同是天涯沦落人,遂写下这首长篇叙事诗。诗中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不幸人生经历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对自身被贬命运的愤懑与无奈。

第四部分 诗词翻译

(由于篇幅限制,以下仅为部分翻译)

夜晚,我来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枫叶和芦荻在秋风中瑟瑟作响。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我们喝得酩酊大醉,即将分别,这时茫茫江面上浸着一轮明月。忽然,从水面上传来悠扬的琵琶声,让我和客人忘记了归途。我们顺着声音寻找弹奏者,琵琶声却戛然而止,弹奏者似乎欲言又止。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重新摆起酒宴。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她转动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曲调未成却已饱含深情。她低眉信手地连续弹奏着,仿佛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她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先弹《霓裳羽衣曲》,再弹《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般猛烈,小弦切切如私语般细柔。嘈嘈切切错杂弹拨,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悦耳。

(后续翻译略)

第五部分 诗词赏析

《琵琶行》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唐代诗歌中的瑰宝。全诗以琵琶女的演奏为线索,巧妙地将叙事、抒情、描写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首先,诗人在描绘琵琶女的演奏时,运用了极其生动细腻的笔触。他通过“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等比喻,将琵琶声的急骤与轻柔、激昂与低回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他还通过“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如诗如画的音乐境界,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美妙的音乐之中。

其次,诗人在叙述琵琶女的身世时,也充满了深情与同情。他通过琵琶女的自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下层妇女的悲惨命运。琵琶女曾是一位红极一时的歌妓,但如今却流落江湖,嫁作商人妇。她的遭遇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悲剧,更是社会现实的写照。诗人通过琵琶女的形象,深刻批判了封建社会的不公与黑暗。

最后,诗人在抒发自己的感慨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他将自己与琵琶女相提并论,感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第六部分 诗词深度解读

《琵琶行》不仅是一首优秀的叙事诗,更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人生哲理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这首诗歌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也能从诗歌中汲取人生的智慧。

首先,从社会现实的角度来看,《琵琶行》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下层妇女的悲惨命运。琵琶女作为一位歌妓,虽然曾经红极一时,但最终还是无法摆脱被抛弃的命运。她的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地位的低下和命运的无常。同时,诗人通过琵琶女的形象,也批判了封建社会的不公与黑暗。在那个时代,权贵们可以肆意践踏他人的尊严和权利,而普通人则只能默默承受命运的摆布。

其次,从人生哲理的角度来看,《琵琶行》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诗人将自己与琵琶女相提并论,感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也表达了他对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扶持的渴望。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能够相互理解、相互扶持,就能够共同度过难关。

此外,《琵琶行》还通过音乐与人生的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琵琶女的演奏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人生的写照。诗人通过对琵琶声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他也通过琵琶女的形象,表达了对人生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在诗歌的艺术手法上,《琵琶行》也展现了诗人卓越的才华。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将琵琶声的急骤与轻柔、激昂与低回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他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将叙事、抒情、描写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如诗如画的音乐境界。这种艺术手法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综上所述,《琵琶行》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艺术魅力的杰作。它不仅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下层妇女的悲惨命运,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