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建》作者: 唐 张籍
第一部分 《赠王建》作者简介
张籍(约767年—约830年),唐代著名诗人,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他是元和诗坛的重要代表,以乐府诗闻名于世,与王建并称“张王乐府”。张籍的诗作风格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赠王建》一诗,便是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第二部分 古诗原文
赠王建
白君去后交游少,东野亡来箧笥贫。
赖有白头王建在,眼前犹见咏诗人。
第三部分 写作背景
张籍与王建同为唐代中期的重要诗人,两人交情深厚,共同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起伏。此诗创作时,张籍的好友白居易(诗中“白君”)已被贬为江州司马,而另一位好友孟郊(字东野)也已去世。在这样的背景下,张籍深感孤独与失落,幸而有王建这位老友相伴,还能在眼前见到他吟诗的身影,于是提笔写下了这首《赠王建》。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王建的赞美和依赖,也寄托了诗人对逝去友情的怀念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第四部分 诗词翻译
自从白君离去后,我的交往变得稀少;东野去世后,我的书箱也显得空荡贫瘠。幸好还有白头王建在,眼前还能见到他吟诗的身影。
第五部分 诗词赏析
《赠王建》一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深沉,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首句“白君去后交游少”,以白君(白居易)的离去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失去挚友后的孤独与失落。次句“东野亡来箧笥贫”,以东野(孟郊)的去世为引,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贫瘠。这里的“箧笥贫”不仅指书箱的贫瘠,更寓意着诗人精神世界的空虚与寂寞。
后两句“赖有白头王建在,眼前犹见咏诗人”,笔锋一转,将情感从失落转向庆幸。诗人庆幸自己还有王建这位老友相伴,他的存在让诗人在孤独中找到了慰藉,他的吟诗声也让诗人仿佛看到了希望的光芒。这里的“白头王建”不仅指王建年事已高,更寓意着他们友情的深厚与长久。
整首诗通过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执着与热爱,也让人对人生际遇的无常感到深深的感慨。
第六部分 诗词深度解读
《赠王建》一诗,不仅是对友情的赞美和依赖,更是对人生际遇的深刻反思与感慨。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张籍的诗歌创作思想和内心世界。
首先,从诗歌的主题来看,《赠王建》以友情为主线,贯穿始终。诗人通过对白君(白居易)的离去和东野(孟郊)的去世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友情的怀念与惋惜。同时,通过对王建这位老友的赞美和依赖,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执着。这种对友情的深情呼唤,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人性中美好情感的颂扬。
其次,从诗歌的情感表达来看,《赠王建》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诗人在失去挚友后的孤独与失落、在人生际遇无常中的感慨与无奈,都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得到了生动的表达。这种情感的真实流露,不仅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深厚情感,也让人对人生际遇的无常有了更深的体会。
再者,从诗歌的艺术特色来看,《赠王建》以其朴实无华的语言、真挚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张籍诗歌的独特魅力。诗人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修辞,而是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通过对友情的赞美和依赖,诗人将人生的哲理思考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具有了更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此外,从诗歌的社会意义来看,《赠王建》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唐代文人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的反映。在那个时代,文人墨客们常常因为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起伏而倍感孤独与失落。而张籍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对友情的呼唤和对未来的憧憬,对于当时的文人墨客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的慰藉和力量的源泉。
最后,从诗歌的启示意义来看,《赠王建》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智慧和生活启示。它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友情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无论遭遇何种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身边有真挚的朋友相伴,就能找到前行的力量和勇气。同时,这首诗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每一份友情,用心去感受和呵护它。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真挚的友情更加珍贵和难得。
综上所述,《赠王建》一诗不仅是对友情的赞美和依赖,更是对人生际遇的深刻反思与感慨。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张籍的诗歌创作思想和内心世界,也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人生智慧和生活启示。这首诗以其朴实无华的语言、真挚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思考,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