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鸶》作者: 唐 贾岛
第一部分:《鹭鸶》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8月27日),字浪(阆)仙,唐代著名诗人,自号“碣石山人”。他一生穷愁,苦吟作诗,长于五律,清峭峻洁,意境幽僻。贾岛的诗多写荒凉枯寂之境,情感深沉,用词精准,与孟郊齐名,后人以“郊寒岛瘦”喻其诗之风格。他的《鹭鸶》一诗,通过对鹭鸶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鹭鸶
求鱼未得食,沙岸往来行。
岛月独栖影,暮天寒过声。
堕巢因木折,失侣遇弦惊。
频向烟霄望,吾知尔去程。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鹭鸶》一诗大约作于贾岛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时。贾岛一生多次科举落第,生活漂泊不定,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现实的无奈。在这首诗中,他借鹭鸶的形象,抒发了自己求而不得的痛苦、失群落伍的孤独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憧憬。鹭鸶在沙岸上来回徘徊,寻找食物却不得,这一景象恰似贾岛自己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写照。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鹭鸶在沙岸上来来回回地徘徊,寻找食物却未能得食。傍晚时分,它独自栖息在小岛上,月光下映出它孤单的身影。寒冷的暮天中,它发出悲哀的叫声。它的巢穴因树木折断而坠落,失去了伴侣的它听到弦声就心惊肉跳。它频频向远方的烟霄眺望,我知道,那是它即将踏上的旅程。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鹭鸶》一诗,通过对鹭鸶的描绘,展现了贾岛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诗中,鹭鸶的形象生动鲜明,它求鱼未得食的无奈、沙岸往来行的孤独、岛月独栖影的凄凉、暮天寒过声的悲哀,都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
首联“求鱼未得食,沙岸往来行”直接点出了鹭鸶的困境,也暗含了诗人自身的处境。鹭鸶在沙岸上来回徘徊,寻找食物却不得,这不正是贾岛自己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写照吗?
颔联“岛月独栖影,暮天寒过声”则进一步描绘了鹭鸶的孤独与凄凉。月光下,鹭鸶独自栖息在小岛上,其孤单的身影与寒冷的暮天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它的无助与悲哀。
颈联“堕巢因木折,失侣遇弦惊”则通过鹭鸶的遭遇,暗示了诗人自身的命运多舛。巢穴因树木折断而坠落,失去了伴侣的它听到弦声就心惊肉跳,这不正是贾岛自己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写照吗?
尾联“频向烟霄望,吾知尔去程”则表达了诗人对鹭鸶的同情与理解。鹭鸶频频向远方的烟霄眺望,那是它即将踏上的旅程。而诗人也深知,鹭鸶的离去是必然的,就像他自己一样,虽然生活困顿、仕途不顺,但也要继续前行。
整首诗通过鹭鸶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贾岛用词精准,意境深远,将鹭鸶的孤独、凄凉、无助与悲哀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鹭鸶》一诗,不仅仅是对鹭鸶形象的描绘,更是贾岛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在这首诗中,鹭鸶的形象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一个深邃而复杂的艺术世界。
首先,从鹭鸶的形象来看,它是一只孤独、凄凉、无助与悲哀的鸟。它在沙岸上来回徘徊,寻找食物却不得;它独自栖息在小岛上,月光下映出孤单的身影;它的巢穴因树木折断而坠落,失去了伴侣的它听到弦声就心惊肉跳。这些描绘都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让人不禁为鹭鸶的命运而叹息。然而,鹭鸶的形象并不仅仅是表面的孤独与凄凉,它还蕴含着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
鹭鸶在诗中可以看作是诗人自身的象征。贾岛一生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现实的无奈。鹭鸶的遭遇正是他自身处境的写照。求鱼未得食、沙岸往来行、岛月独栖影、暮天寒过声……这些描绘都反映了贾岛内心的孤独、凄凉与无助。而堕巢因木折、失侣遇弦惊则进一步暗示了他命运的多舛与坎坷。
除了象征意义外,《鹭鸶》一诗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鹭鸶虽然生活困顿、命运多舛,但它依然坚强地活着,依然频频向远方的烟霄眺望。这种对生命的执着与坚持,正是人生哲理的体现。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坚持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此外,《鹭鸶》一诗还展现了贾岛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善于运用生动的形象和细腻的笔触来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使诗歌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他还注重诗歌的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使诗歌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在诗歌的结构上,《鹭鸶》也体现了贾岛高超的艺术技巧。全诗四句四景,却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形成浑成的意境。首联直接点题,颔联进一步描绘鹭鸶的孤独与凄凉,颈联则通过鹭鸶的遭遇暗示诗人自身的命运多舛,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鹭鸶的同情与理解。整首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意境深远,展现了贾岛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鹭鸶》一诗不仅是对鹭鸶形象的描绘,更是贾岛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在这首诗中,鹭鸶的形象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一个深邃而复杂的艺术世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贾岛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也可以更深刻地领悟人生的哲理与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