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田卓入华山》作者: 唐 贾岛
第一部分 《送田卓入华山》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8月27日),字阆仙,一作浪仙,自号“碣石山人”,唐代著名诗人。他早年出家为僧,法号无本,后因作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遂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贾岛一生穷愁,苦吟作诗,其诗多写荒凉枯寂之境,长于五律,重词句锤炼,与孟郊齐名,后人以“郊寒岛瘦”喻其诗之风格。著有《长江集》。
第二部分 古诗原文
送田卓入华山
幽深足暮蝉,惊觉石床眠。
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边。
坛松涓滴露,岳月泬寥天。
鹤过君须看,上头应有仙。
第三部分 写作背景
《送田卓入华山》是贾岛为送别友人田卓入华山而作。华山,作为中国五岳之一,自古便是文人墨客向往的圣地。贾岛与田卓情谊深厚,当田卓决定前往华山隐居修行时,贾岛深感离别之情,于是写下这首诗,既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也寄托了对友人在华山隐居生活的美好祝愿。
第四部分 诗词翻译
夜晚深处满是蝉鸣声,突然间惊醒了我的石床梦。五千仞高的瀑布就在近旁,我的草堂就在瀑布边。佛坛上的松树挂着滴滴露珠,山岳间的月光洒在寥廓的天空。当你看到白鹤飞过,记得抬头看,那里可能有仙人出没。
第五部分 诗词赏析
《送田卓入华山》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贾岛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山中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首联“幽深足暮蝉,惊觉石床眠”,以暮蝉的鸣声和石床上的沉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意境。这种静谧而又有些许惊醒的情感,正是贾岛对田卓即将离开尘世、前往华山隐居生活的写照。
颔联“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边”,则以宏伟的瀑布景观展现了华山的壮丽。瀑布高达五千仞,草堂就建在瀑布边,这样的居住环境,无疑充满了诗意和禅意。贾岛以此赞美田卓选择了一个如此美好的隐居之地。
颈联“坛松涓滴露,岳月泬寥天”,进一步描绘了华山的自然美景。佛坛上的松树挂着滴滴露珠,山岳间的月光洒在寥廓的天空,这种静谧而又神秘的景象,仿佛让人置身于仙境之中。贾岛以此表达了对田卓在华山隐居生活的美好祝愿。
尾联“鹤过君须看,上头应有仙”,则以白鹤飞过和仙人出没的传说,为全诗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贾岛希望田卓在华山隐居期间,能够保持一颗纯净的心灵,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或许还能有幸遇到仙人。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幽美,既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也寄托了对友人在华山隐居生活的美好祝愿。
第六部分 诗词深度解读
《送田卓入华山》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禅意的诗作。贾岛通过描绘华山的自然美景和友人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自然、人生和禅意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首先,从自然美的角度来看,贾岛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华山的自然美景。无论是暮蝉的鸣声、石床上的沉睡,还是瀑布的壮观、草堂的静谧,都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贾岛通过描绘这些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在华山隐居期间能够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祝愿。
其次,从人生哲理的角度来看,贾岛通过描绘友人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在唐代社会,仕途艰难,文人墨客往往选择隐居山林来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和升华。贾岛深知田卓选择隐居华山的意义所在,他希望通过这首诗表达对友人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在隐居期间能够悟出人生真谛的美好祝愿。
再者,从禅意的角度来看,贾岛在诗中融入了禅意元素。无论是佛坛上的松树、山岳间的月光,还是白鹤飞过和仙人出没的传说,都让人感受到了禅意的神秘和深邃。贾岛通过描绘这些禅意元素,表达了对禅意的敬畏和追求,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在华山隐居期间能够悟出禅意真谛的美好祝愿。
此外,贾岛在诗中还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瀑布五千仞象征着人生的坎坷和艰难,草堂瀑布边则象征着人生的宁静和美好。佛坛上的松树和山岳间的月光则象征着人生的坚韧和纯净。白鹤飞过和仙人出没的传说则象征着人生的神秘和超越。这些象征和隐喻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和意蕴,也让读者在品味诗歌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人生的深度和广度。
最后,贾岛在诗中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他通过描绘华山的自然美景和友人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眷恋之情。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寄托了对友人在华山隐居期间能够平安顺遂、悟出人生真谛的美好祝愿。这种深情厚谊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友情的温暖和力量,也让读者在品味诗歌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和伟大。
综上所述,《送田卓入华山》不仅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禅意的诗作。贾岛通过描绘华山的自然美景和友人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自然、人生和禅意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这首诗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也让人在品味诗歌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人生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