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昼短》读书笔记

《苦昼短》作者: 唐 李贺

第一部分:《苦昼短》作者简介

李贺(约790年—约817年),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世称“诗鬼”。他生于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李贺才华横溢,却仕途不顺,一生抑郁感伤。他的诗歌想象丰富,意境奇特,语言瑰丽诡谲,常运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被誉为“鬼才”。其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苦昼短》也是其脍炙人口的佳作之一。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苦昼短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
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苦昼短》创作于元和年间(806—820),这一时期唐朝政治斗争和民族矛盾尖锐,社会风气也颇为荒诞。唐宪宗李纯迷信神仙,追求长生不老之药,甚至委任方士为台州刺史,这种风气从上至下蔓延开来,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李贺此诗即为讽喻此事而作,通过描绘皇帝和大臣们对长生的痴迷,表达了对这种荒诞不经的社会状态的无情讽刺。同时,李贺自身也因长期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而身体抱恙,对时间和死亡有着深刻的思考。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飞逝的时光啊,请你停下喝一杯酒。
我不知道苍天有多高,大地有多厚。
只看到寒暑更迭日月运行,消磨着人的年寿。
吃熊掌就胖,吃蛙腿就瘦。
天的东方生有神树,下置神龙衔烛环游。
我要斩断神龙的足,咀嚼神龙的肉,
使它白天不能巡回,夜晚不能潜伏。
自然使老者永不死,少年不再哀哭。
为什么要服食黄金、吞咽白玉呢?
谁像任公子那样,能云中骑碧驴成仙呢?
汉武帝的茂陵埋葬着残余的枯骨,
秦始皇的棺车白费了掩臭的鲍鱼。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苦昼短》是一首议论性很强的歌行体诗歌,全诗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对长生不老的否定。诗的前十句为第一部分,慨叹时光易逝、年命短促,并蕴含以理智的态度看待人生之意。诗人将时光人格化,呼为“飞光”,表现出对生命短暂的深刻感慨。接着,诗人用“月寒日暖,来煎人寿”来形象地描绘时光流逝对人生命的消磨,一个“煎”字,表现出虚度年华的痛苦心情。

后四句感叹生命短促,指出人的胖瘦、寿命的长短,同饮食的好坏有关,而世上根本就没有神君、太一之类保佑人长生不老的神仙。这一部分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有限性和现实的残酷性。

“天东有若木”至“吞白玉”为第二部分,诗人通过神话传说来表达对解除“昼短”痛苦的设想。他幻想斩断衔烛龙的足,咀嚼其肉,使昼夜不能更替,从而解除生死之忧。然而,这毕竟只是幻想,诗人随即反问:“何为服黄金、吞白玉?”对世人追求长生不老的行为提出了质疑。

最后四句为第三部分,诗人用历史典故来批判和讽刺求仙的荒唐愚昧行为。汉武帝刘彻和秦始皇嬴政都曾梦寐以求地希望长生不老,但最终都未能如愿。刘彻的茂陵中只留下一堆残遗的白骨,嬴政的棺车白费了掩臭的鲍鱼。诗人通过这些历史事实,彻底否定了神仙长生之说。

全诗语言瑰丽诡谲,想象丰富奇特,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又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诗人通过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对长生不老的否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苦昼短》不仅是一首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诗,更是一首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弱点的哲理诗。诗人李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将时光流逝、生命短暂、长生不老等人生重大课题融入诗中,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无情批判。

首先,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在诗人看来,时光是无情的,它不会为任何人停留,只会不停地流逝。而人的生命却是有限的,在时光的流逝中逐渐消磨殆尽。诗人通过“月寒日暖,来煎人寿”这一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时光流逝对人生命的消磨过程。这种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也反映了人类共有的生命意识。

其次,诗人对长生不老的否定体现了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在诗人看来,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无论是服食黄金、吞咽白玉,还是斩龙足、嚼龙肉,都无法改变生命的有限性。诗人通过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来批判和讽刺求仙的荒唐愚昧行为,揭示了人类在面对死亡时的无助和迷茫。这种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不仅体现了诗人的理性精神,也反映了人类对生命本质的深刻认识。

再次,诗人通过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在诗人看来,生命虽然短暂,但却有着无限的价值和意义。诗人通过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对长生不老的否定,引导人们珍惜生命、把握现在、追求有意义的生活。这种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也反映了人类对生命价值的永恒追求。

此外,《苦昼短》还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无情批判。在诗人看来,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求仙服药、追求长生不老的风气是荒诞不经的。这种风气不仅浪费了人们的时间和精力,还导致了社会的混乱和不安。诗人通过描绘皇帝和大臣们对长生的痴迷,表达了对这种荒诞不经的社会状态的无情讽刺。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精神,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也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

最后,《苦昼短》还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诗人李贺以瑰丽诡谲的语言、丰富奇特的想象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将时光流逝、生命短暂、长生不老等人生重大课题融入诗中,创造了一种既神秘又现实的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不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独特感悟。

综上所述,《苦昼短》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文关怀的佳作。诗人李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将时光流逝、生命短暂、长生不老等人生重大课题融入诗中,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无情批判。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