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暮》作者: 唐 贾岛
第一部分 《秋暮》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唐代著名诗人,字阆仙,一作浪仙,自号“碣石山人”。他早年出家为僧,后还俗参加科举,虽累举不中,但诗名远播。贾岛一生穷愁,苦吟作诗,其诗多写荒凉枯寂之境,风格独特,与孟郊齐名,后人以“郊寒岛瘦”喻其诗风。贾岛对词句的锤炼极为用心,作品往往意境深远,引人深思。
第二部分 古诗原文
秋暮
北门杨柳叶,不觉已缤纷。
值鹤因临水,迎僧忽背云。
白须相并出,清泪两行分。
默默空朝夕,苦吟谁喜闻。
第三部分 写作背景
《秋暮》是贾岛创作的一首描绘秋日黄昏景象并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贾岛一生漂泊,仕途不顺,常借诗抒发内心的孤寂与愁绪。此诗可能作于秋日黄昏时分,贾岛独自漫步于北门附近,目睹杨柳叶落,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年岁渐长,功业未就,不禁悲从中来,遂作此诗以抒怀。
第四部分 诗词翻译
北门的杨柳树叶已经变得纷繁多彩,不经意间已到了落叶缤纷的时节。白发悄然生出,两行清泪不禁潸然而下。在这寂静无声的时光里,我独自苦吟,又有谁愿意聆听我的心声呢?
第五部分 诗词赏析
《秋暮》一诗,简短而深情,贾岛以秋日黄昏为背景,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他深邃而细腻的情感世界。
首句“北门杨柳叶,不觉已缤纷”,以秋日杨柳叶的缤纷多彩开篇,既描绘了秋日的景象,又暗含了时光易逝、岁月无情的感慨。杨柳叶落,是自然规律,也是人生无常的象征,贾岛借此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
次句“白须相并出,清泪两行分”,笔锋一转,从自然景象转入个人情感的抒发。白须的出现,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也是人生老去的标志。两行清泪,则表达了贾岛内心的哀伤与愁绪。这句诗通过形象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贾岛内心的孤独与悲凉。
第三句“默默空朝夕,苦吟谁喜闻”,进一步强化了贾岛内心的孤寂与无奈。他独自一人在寂静的时光里苦吟,却无人聆听,这种被世界遗忘的感觉,无疑加深了他的孤独感。贾岛借此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以及对自身才华未得赏识的无奈。
整首诗以秋日黄昏为背景,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贾岛深邃而细腻的情感世界。他的诗风独特,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引人深思。
第六部分 诗词深度解读
《秋暮》一诗,不仅是贾岛对秋日黄昏景象的描绘,更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贾岛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
首先,从自然景象的描绘来看,贾岛以秋日黄昏为背景,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北门杨柳叶的缤纷多彩,既描绘了秋日的景象,又暗含了时光易逝、岁月无情的感慨。这种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的手法,是贾岛诗歌的一大特色。他善于从自然中寻找灵感,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使诗歌具有更深的内涵和意蕴。
其次,从个人情感的抒发来看,贾岛在诗中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以及对自身才华未得赏识的无奈。这些情感都是贾岛一生漂泊、仕途不顺的真实写照。他通过诗歌来抒发内心的孤寂与愁绪,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贾岛的情感世界深邃而细腻,他的诗歌往往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
再者,从艺术风格的角度来看,《秋暮》一诗展现了贾岛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诗风独特,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贾岛对词句的锤炼极为用心,每一句诗都经过精心构思和推敲。他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细腻的情感表达,使诗歌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贾岛还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更深的内涵和意蕴。
此外,《秋暮》一诗还反映了贾岛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以及对自身才华未得赏识的无奈。这些情感都是贾岛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和表达。他认为人生无常,时光易逝,而个人的才华和价值却往往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和赏识。这种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使贾岛的诗歌具有更深的内涵和意蕴。
最后,《秋暮》一诗还展现了贾岛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与追求。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自然景象的赞美和欣赏,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贾岛认为自然和人生都是美好的,值得我们去追求和珍惜。他的诗歌往往能够引导我们关注自然和人生,感受其中的美好和意义。
综上所述,《秋暮》一诗是贾岛对秋日黄昏景象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贾岛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内涵意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