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远》作者: 唐 贾岛
第一部分:《寄远》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8月27日),唐代著名诗人,字浪仙,自号“碣石山人”。他早年出家为僧,法号无本,后因才华被韩愈赏识而还俗。贾岛一生穷愁,苦吟作诗,其诗多写荒凉枯寂之境,擅长五言律诗,重词句锤炼。他的诗作风格独特,后人以“郊寒岛瘦”喻其诗之风格,与孟郊齐名。贾岛著有《长江集》,其中《寄远》一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打动了无数读者。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寄远》
始知相结密,不及相结疏。
疏别恨应少,密别恨难祛。
门前南去水,中有北飞鱼。
鱼飞向北海,可以寄远书。
华山岹峣形,遥望齐平芜。
况此数尺身,阻彼万里途。
自非日月光,难以知子躯。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寄远》一诗,是贾岛在远离家乡和亲人时所作。当时,贾岛可能因各种原因远赴他乡,身处异地,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油然而生。在古代交通不便、通讯不发达的情况下,书信成为传递情感和消息的重要方式。然而,即使寄出书信,也常常难以送达。贾岛在诗中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无法及时传递消息的无奈和忧虑。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心中郁结着愁闷,就像那长长的肠子一样,哪里能长胖呢?现在才知道,结交密切的人离别时痛苦更多,而关系疏远的人离别时痛苦会少一些。门前的流水向南流去,水中有许多向北飞的鱼。这些鱼如果能飞向北海,就可以帮我寄去远方的书信。华山高耸入云,远远望去与平野齐平。然而,像我这样数尺高的身躯,却被万里的路途阻隔。除非有日月光辉,否则难以知道你的近况。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寄远》一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全诗可分三个层次,层层递进,情感逐渐升华。
第一层,写思念友人,别情郁忧。诗人开笔就写得十分生动,用“别肠长郁纡”形象地描绘了整日对故人牵肠挂肚的思念之情。接着,诗人对与朋友相交甚密和关系相疏的情景作了比较,表面上说过于亲密不及疏远一点好,实际上正从反面强调了因与故人关系亲密造成了“恨难祛”的相别离情。这里,“始知”表明诗人是从自己体验来说的,既体现了诗人与故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深情厚谊,又突显了离别时的痛苦和无奈。
第二层,写思念友人,寄书问候。古代传说鲤鱼能够传递书信,诗人由情及景,由思念故人想到门前流水,再由鱼想到“可以寄远书”。诗人言鱼,不用“游”而用“飞”,不仅状其迅疾之貌,而且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友人沟通信息的迫切心情。诗人借用传说,发挥想象,使人意会到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就像那“南去水”一样悠悠不绝;而他渴念友人,又多么希望“北飞鱼”能速递远书。这样,诗的情调便由原先的思念一转而为渴想了。
第三层,写思念故人,虑其存亡。诗人承续上面的诗意,又觉得寄书问候是可以的,但是又不知道友人是否还活在人世间。这种疑惑,表达了对友人过分渴想而引发的一种必然的心理活动。在古代,亲友之间音信的断绝,皆为交通不便所造成。因此,诗人从空间着笔来写,以“岹峣形”的华山与“数尺身”的故人比较,以“日月光”与诗人目力比较,既突出了抒情的内容,又增强了抒写的感情色彩。最后诗人以无奈的语气说:“自非日月光,难以知子躯。”结尾处与开头“别肠长郁纡”呼应,一方面委婉地倾诉了自己别恨难遣、离情萦怀的心曲;另一方面也道出了对故人的深切挂念,隐含着无限的担虑。
整首诗在艺术上有自己的突出特点。一是把对故人思念之情写得缠绵宛转,回旋往复,细致地表现出诗人思念故人时心潮起伏的情状。这正如诗人那郁纡的别肠一样,情思萦纡,感情深沉。二是运用对比映衬的方法,诗人以相交甚深与关系疏远相比,以华山的高峻与故人的渺小相比,以日月的光辉与诗人的目力相比,既突出了抒情的内容,又增强了抒写的感情色彩。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寄远》一诗,不仅仅是贾岛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作,更是唐代诗人对人生、情感、距离和时间深刻思考的结晶。
首先,从人生和情感的角度来看,贾岛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在古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相对紧密,但由于交通不便和通讯不发达,离别往往意味着长时间的分离和无法及时传递的思念。贾岛通过对比相交甚密与关系疏远时的离别情感,揭示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纽带的复杂性。他深知,与友人相交甚密,离别时的痛苦和无奈也会更加深刻。这种对情感的深刻洞察,使得《寄远》一诗具有了超越时代的普遍意义。
其次,从距离和时间的角度来看,贾岛在诗中描绘了诗人与故人之间的遥远距离和漫长时间。他用“万里途”来形容诗人与故人之间的空间距离,用“经年”来形容书信传递的时间延迟。这种距离和时间的阻隔,使得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更加浓烈和无奈。贾岛通过描绘这种距离和时间的阻隔,揭示了人生中的无奈和无常。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会与亲人、朋友分离,而时间和空间的阻隔,使得我们无法及时传递思念和关怀。这种无奈和无常,是人生中无法避免的一部分。
此外,《寄远》一诗还体现了贾岛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感悟和巧妙运用。他通过描绘门前的流水、北飞的鱼、高耸的华山等自然景物,将诗人的思念之情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和优美。这种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感悟和巧妙运用,是贾岛诗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更深层次上,《寄远》一诗还体现了贾岛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追求。他深知,人生短暂而珍贵,我们应该珍惜与亲人、朋友之间的相处时光,及时传递思念和关怀。同时,他也明白,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无奈和无常,但我们应该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这种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追求,使得《寄远》一诗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意义。
综上所述,《寄远》一诗不仅是贾岛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作,更是他对人生、情感、距离和时间深刻思考的结晶。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贾岛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追求。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寄远》一诗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