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唐环归敷水庄》读书笔记

《送唐环归敷水庄》作者: 唐 贾岛

第一部分:《送唐环归敷水庄》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阆仙,又作浪仙,是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贾岛是唐代著名的苦吟诗人,他的诗歌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以其清词丽句赢得了广泛赞誉。贾岛的一生充满波折,仕途坎坷,曾三次参加科举考试未果,也曾被贬为遂州长江主簿。虽然生活艰辛,但他始终保持坚定的信仰和对生活的热爱。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送唐环归敷水庄
唐·贾岛

毛女峰当户,日高头未梳。
地侵山影扫,叶带露痕书。
松径僧寻药,沙泉鹤见鱼。
一川风景好,恨不有吾庐。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送唐环归敷水庄》是贾岛在公元817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时正值唐朝晚期,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诗歌也表现出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唐环是贾岛的一位好友,此次回归故里,让贾岛想起自己的漂泊生活。在送别朋友之际,贾岛感慨人生无常,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的关爱之情。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庄前可以望见毛女峰,太阳高高升起,毛女峰就像是没有梳妆的女子。山影掠过地面,树叶上还留着露珠的痕迹。松木间的小路上,一位老僧正在寻找草药;清澈的沙泉旁,仙鹤正在捕鱼。两岸风光如此秀美,只遗憾这里没有我的住处。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送唐环归敷水庄》是贾岛的一首经典之作,诗中通过对敷水庄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首联“毛女峰当户,日高头未梳”,以毛女峰和初升的太阳开篇,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毛女峰矗立在屋前,仿佛一位未梳妆的女子,给人一种清新脱俗之感。而“日高头未梳”则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心情可能有些慵懒或无奈,与后文的“恨不有吾庐”相呼应。

颔联“地侵山影扫,叶带露痕书”,进一步描绘了清晨时分的自然景色。山影掠过地面,树叶上还留着露珠的痕迹,这些细节描写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逼真。同时,“扫”和“书”两个字也赋予了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和行为,增加了诗歌的意趣。

颈联“松径僧寻药,沙泉鹤见鱼”,通过描绘松间小路上寻找草药的僧侣和沙泉旁捕鱼的仙鹤,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这两个场景不仅富有生活气息,也寓意着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

尾联“一川风景好,恨不有吾庐”,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两岸风光的喜爱和遗憾。诗人感叹如此美好的景色却没有自己的住处来欣赏,这种遗憾之情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抒发诗人的情感。贾岛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得这首诗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作。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送唐环归敷水庄》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佳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人生感悟的诗篇。以下是对这首诗的深度解读。

首先,从诗歌的结构和意境来看,《送唐环归敷水庄》采用了五言律诗的形式,每句五个字,共八句,结构严谨、音韵和谐。诗中通过对敷水庄自然景色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这种氛围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也引发了对人生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其次,从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来看,《送唐环归敷水庄》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中的“毛女峰当户”、“地侵山影扫”、“叶带露痕书”等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神奇,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而“松径僧寻药”、“沙泉鹤见鱼”等场景,则寓意着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恨不有吾庐”的遗憾之情,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送唐环归敷水庄》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诗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生命短暂的感慨。毛女峰的“未梳”形象,暗示了人生的不完美和无奈;而“日高头未梳”则可能象征着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同时,“松径僧寻药”、“沙泉鹤见鱼”等场景,也寓意着人生的追求和选择。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但往往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只有像诗中的僧侣和仙鹤一样,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坚定,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最后,《送唐环归敷水庄》还体现了贾岛作为苦吟诗人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歌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以其清词丽句赢得了广泛赞誉。在这首诗中,贾岛运用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他的诗歌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也引发了对人生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送唐环归敷水庄》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和人生感悟的诗篇。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诗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贾岛作为苦吟诗人的独特艺术风格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