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作者: 唐 贾岛
第一部分:《新年》作者简介
贾岛(779~843年),字阆仙,唐代著名诗人,人称“诗奴”。河北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家境贫寒,曾出家为僧,法号无本。后还俗,受教于韩愈,并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第。其诗歌以苦吟著称,词句凝练,寄意颇深,风格僻涩清奇,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贾岛一生仕途不顺,郁郁而终,但其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新年
嗟以龙钟身,如何岁复新。
石门思隐久,铜镜强窥频。
花发新移树,心知故国春。
谁能平此恨,岂是北宗人。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新年》是贾岛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唐代。当时,贾岛已步入晚年,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内心充满了无奈与苦闷。新年之际,他回顾自己的一生,感慨万千,于是提笔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表达了他对光阴流逝的无奈、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唉,我这老态龙钟的身体,如何能像新年一样焕然一新呢?我在石门旁思索隐退已久,却又不忍频繁地窥视铜镜中衰老的容颜。花朵在新移栽的树木上绽放,我心中明白,故乡的春天已经到来。然而,谁能平复我心中的这份遗憾与愤懑呢?难道我这样的心境,岂是北宗禅宗僧侣所能理解的吗?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新年》是贾岛的一首抒情佳作,通过对新年的感慨和自身境遇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思念。诗的前两句“嗟以龙钟身,如何岁复新”,诗人以自叹苍老体弱开篇,表达了对光阴流逝的无奈和疑问。接着,“石门思隐久,铜镜强窥频”,诗人描绘了自己身在异乡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以及面对衰老容颜的无奈与苦楚。
“花发新移树,心知故国春”,诗人以眼前新发的花朵和新移栽的树木为引子,表达了对故乡春天的向往和思念。虽然身在异乡,但诗人依然能感受到故乡春天的美好,这种心灵上的感知让诗人更加思念故国以及过去的春天。
最后两句“谁能平此恨,岂是北宗人”,诗人进一步凸显了自己内心的矛盾与苦闷。他感叹自己无法平息内心的遗憾与愤懑,这种情感或许并非佛教禅宗所能理解。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幽冷奇峭,体现了贾岛诗歌的独特风格。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新年》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抒情诗,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人生感悟的作品。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贾岛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创作风格。
首先,从人生经历的角度来看,贾岛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波折。他早年家境贫寒,曾出家为僧,后还俗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第。仕途的不得意和生活的困顿使得他内心充满了无奈与苦闷。这种人生经历在《新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诗中的“嗟以龙钟身,如何岁复新”表达了诗人对光阴流逝的无奈和疑问,而“石门思隐久,铜镜强窥频”则描绘了他对隐退生活的向往和面对衰老容颜的无奈。
其次,从思想情感的角度来看,贾岛在《新年》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诗中的“花发新移树,心知故国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春天的向往和思念,而“谁能平此恨,岂是北宗人”则进一步凸显了他内心的矛盾与苦闷。这种矛盾与苦闷不仅来自于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更来自于对仕途不顺和生活困顿的无奈与愤懑。
此外,从创作风格的角度来看,《新年》体现了贾岛诗歌的独特风格。他的诗歌以苦吟著称,词句凝练,寄意颇深。在《新年》中,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描绘,将新年的感慨和自身境遇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深沉而富有哲思的诗意。同时,诗中的“龙钟身”、“石门思隐”、“铜镜强窥”等意象也体现了贾岛诗歌中常见的幽冷奇峭的意境。
最后,从文化价值的角度来看,《新年》不仅是一首具有个人情感的抒情诗,更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和人生感悟的文化佳作。它让我们感受到了贾岛作为一位诗人对人生的积极反思和追问,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唐代士人阶层的精神世界和文化风貌。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重要启示: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和挫折,我们都应该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不断探寻人生的真谛和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