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天台僧》读书笔记

《送天台僧》作者: 唐 贾岛

第一部分:《送天台僧》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河北道幽州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因家境贫寒,出家为僧,法号无本,后还俗。贾岛的诗作以清奇僻苦著称,注重词句锤炼,意境深远,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他的代表作有《长江集》等,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送天台僧
     唐·贾岛

远梦归华顶,扁舟背岳阳。
寒蔬修静食,夜浪动禅床。
雁过孤峰晓,猿啼一树霜。
身心无别念,余习在诗章。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送天台僧》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当时,贾岛已是一位颇有名气的诗人,而天台僧则是他的一位友人,即将离开前往天台山修行。天台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胜地,吸引了众多僧侣前来修行。贾岛在送别天台僧时,心中充满了感慨和不舍,于是创作了这首《送天台僧》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遥望梦境中的天台山顶,你独自驾舟背离岳阳山而去。在旅途中,你以清苦的寒蔬为食,夜晚在波涛声中打坐修禅。大雁掠过孤独的山峰,猿猴在霜白的树木间啼叫。你的心中无一丝杂念,唯有对诗歌的热爱与执着。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送天台僧》是贾岛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通过描绘天台僧的修行生活和离别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和对佛教修行的敬仰。

首联“远梦归华顶,扁舟背岳阳”直接点明了天台僧的修行目的地和离别的场景。华顶是天台山的主峰之一,象征着佛教修行的圣地;而岳阳则暗指诗人与天台僧分别的地方。扁舟背岳阳,不仅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景,也隐含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不舍。

颔联“寒蔬修静食,夜浪动禅床”进一步描绘了天台僧的修行生活。寒蔬修静食,表现了僧人清苦的生活态度和修行的决心;夜浪动禅床,则通过波涛声中打坐修禅的情景,展现了僧人坚定的修行信念和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颈联“雁过孤峰晓,猿啼一树霜”以自然景象来烘托天台僧修行的孤寂和清苦。大雁掠过孤独的山峰,猿猴在霜白的树木间啼叫,这些景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也反映了僧人修行的艰辛和孤独。

尾联“身心无别念,余习在诗章”则是对天台僧修行境界的高度概括和赞美。身心无别念,表现了僧人修行的专注和超脱;余习在诗章,则暗示了僧人虽然身在佛门,但对诗歌的热爱与执着依然不减。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了解和赞美,也反映了诗人自身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送天台僧》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更是一首深刻反映贾岛哲学观和人生观的作品。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贾岛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

首先,从思想情感的角度来看,《送天台僧》体现了贾岛对佛教修行的敬仰和对友人的深厚情感。贾岛早年出家为僧,对佛教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验。在诗中,他通过描绘天台僧的修行生活和离别场景,表达了对佛教修行的敬仰和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同时,他也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僧人修行境界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其次,从艺术风格的角度来看,《送天台僧》展现了贾岛清奇僻苦的诗风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贾岛的诗作以清奇僻苦著称,注重词句锤炼和意境营造。《送天台僧》中,他通过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同时,他也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意境深远、韵味悠长。

此外,《送天台僧》还反映了贾岛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在诗中,他通过描绘天台僧的修行生活和离别场景,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自然永恒的深刻感悟。他认为人生充满了离别和变迁,但只要我们保持内心的清净和超脱,就能够面对一切挑战和困难。同时,他也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僧人修行境界的赞美,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最后,《送天台僧》还体现了贾岛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在尾联中,他写道“余习在诗章”,表达了自己对诗歌的热爱与执着。这种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不仅使得贾岛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也使得他的诗歌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综上所述,《送天台僧》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诗歌作品。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贾岛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也可以更好地领略到唐代诗歌的魅力和韵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