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晚望祝融峰》作者: 唐 齐己
第一部分:《舟中晚望祝融峰》作者简介
齐己,唐代晚期著名诗僧,俗名胡得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人。他一生遍览名山大川,诗作丰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齐己的诗作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也蕴含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舟中晚望祝融峰》是他描绘南岳衡山主峰祝融峰的代表作之一。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舟中晚望祝融峰
天际卓寒青,舟中望晚晴。
十年关梦寐,此日向峥嵘。
巨石凌空黑,飞泉照野明。
终当蹑孤顶,坐看白云生。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舟中晚望祝融峰》是齐己在行舟途中,傍晚时分眺望南岳衡山主峰祝融峰时所作。祝融峰作为南岳衡山的最高峰,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争相攀登和吟咏的对象。齐己在行舟途中,被祝融峰的雄伟壮观所吸引,遂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充满向往和激情的诗作。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祝融峰的壮丽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攀登高峰、领略无限风光的渴望和决心。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天边矗立着青冷的山峰,船中远望傍晚放晴的天空。十年间这景象常在梦中萦绕,今日终于亲身向着这高峻的祝融峰靠近。峰上黑黝黝的巨石直刺高空,飞泻的泉水在夜晚闪烁光亮。终有一天我会登上那孤独的山顶,坐观白云悠悠升起的场景。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舟中晚望祝融峰》是一首描绘南岳衡山主峰祝融峰的壮丽景象,并表达诗人向往和攀登高峰决心的五言律诗。全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
首联“天际卓寒青,舟中望晚晴”通过“天际卓寒青”描绘了祝融峰高耸入云、青翠欲滴的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震撼。而“舟中望晚晴”则交代了诗人所处的位置和时间,为后文的眺望和描绘奠定了基础。
颔联“十年关梦寐,此日向峥嵘”通过“十年关梦寐”表达了诗人对祝融峰长期以来的向往和憧憬,而“此日向峥嵘”则表达了诗人今日终于亲眼目睹祝融峰壮丽景象的激动和喜悦。
颈联“巨石凌空黑,飞泉照野明”则进一步描绘了祝融峰的雄伟壮观。其中“巨石凌空黑”形象地描绘了峰上黑黝黝的巨石直刺高空的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飞泉照野明”则通过飞泻的泉水在夜晚闪烁光亮,展现了祝融峰的另一番美景。
尾联“终当蹑孤顶,坐看白云生”则表达了诗人攀登高峰、领略无限风光的决心和愿望。其中“终当蹑孤顶”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豪情壮志,“坐看白云生”则描绘了诗人登上山顶后坐观白云悠悠升起的惬意和自在。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诗人通过对祝融峰壮丽景象的描绘和自己内心情感的抒发,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和神奇,也表达了自己对攀登高峰、领略无限风光的向往和决心。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舟中晚望祝融峰》不仅是一首描绘南岳衡山主峰祝融峰的壮丽景象的诗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人生感悟的佳作。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
首先,从自然景观的描绘来看,《舟中晚望祝融峰》展现了祝融峰的高峻雄伟和神秘莫测。诗人通过“天际卓寒青”、“巨石凌空黑”等生动的描绘,将祝融峰的雄伟壮观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自然景观的描绘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也激发了人们对自然和世界的敬畏和向往。
然而,这首诗的深意并不仅仅在于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在更深层次上,它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和对世事的淡然态度。在诗中,“十年关梦寐,此日向峥嵘”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祝融峰长期以来的向往和憧憬,也暗示了人生的追求和梦想。诗人通过十年的梦想和今天的亲眼目睹,表达了对梦想坚持和实现的喜悦和感慨。这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终有一天会实现它。
同时,“终当蹑孤顶,坐看白云生”一句则表达了诗人攀登高峰、领略无限风光的决心和愿望。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向往和追求,更是对人生境界的提升和超越。诗人通过攀登高峰来象征人生的追求和超越,表达了对更高境界和更广阔视野的向往和追求。这也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和视野,才能领略到人生的无限风光和美好。
此外,《舟中晚望祝融峰》还蕴含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态度。在诗中,诗人并没有过多地描绘人世间的繁华和喧嚣,而是将笔触转向了自然景观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这体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往往被各种琐事和纷扰所困扰,难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然。而《舟中晚望祝融峰》则提醒我们,要学会放下世俗的纷扰和束缚,关注内心的感受和自然的美丽,才能真正领略到人生的真谛和价值。
综上所述,《舟中晚望祝融峰》不仅是一首描绘南岳衡山主峰祝融峰的壮丽景象的诗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人生感悟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也能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