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假归白阁西草堂》作者: 唐 岑参
第一部分:《因假归白阁西草堂》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年—770年),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新野县)人,一说湖北荆州江陵人。岑参出身于官僚家庭,早年丧父,但刻苦好学,遍读经史。天宝三年(744年),他进士及第,却只在京城长安做了个右内率府兵曹参军的小官,职责是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工作刻板而又琐碎。岑参性格好奇,向往自由,对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有深刻体验,其边塞诗雄奇瑰丽,充满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同时,他也擅长写景、纪游、赠答等题材,诗风奇峭清丽。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因假归白阁西草堂
雷声傍太白,雨在八九峰。东望白阁云,半入紫阁松。
胜概纷满目,衡门趣弥浓。幸有数亩田,得延二仲踪。
早闻达士语,偶与心相通。误徇一微官,还山愧尘容。
钓竿不复把,野碓无人舂。惆怅飞鸟尽,南溪闻夜钟。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因假归白阁西草堂》创作于天宝七载(748年),当时岑参任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此诗作于岑参请假回到自己在终南山白阁西面的草堂时。田假,即唐代官吏到职田理田的假期。岑参在京城长安任职期间,对刻板琐碎的工作感到厌烦,渴望回归自然,享受隐居生活的乐趣。因此,在田假期间,他回到了自己的草堂,并写下了这首描绘田园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的佳作。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雷声在太白山旁震响,雨点落在八九座山峰上。向东遥望白阁峰的云雾,仿佛一半飘散入紫阁的青松之中。美妙的景象纷然出现眼前,简陋的草堂生活趣味更浓。自家里幸好还有几亩田地,得以追随二仲隐逸的行踪。早就知晓有识之士的见解,自己内心里恰与他们相通。如今错误地屈从一介小官,不免为沾染尘俗感到愧疚。早年垂钓的鱼竿不复把玩,舂米的石碓也已弃置不用。心中惆怅啊,连飞鸟都已飞去,只剩下南溪传来的报时的夜钟。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因假归白阁西草堂》是岑参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田园风光和隐居生活的乐趣,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首四句以“雷声傍太白,雨在八九峰”开篇,以雷雨景象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氛围。接着,“东望白阁云,半入紫阁松”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终南山的白阁峰和紫阁峰,云雾缭绕、青松挺立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这四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壮美,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束缚的挣脱。
接下来的四句诗转而写草堂隐居的生活。“胜概纷满目,衡门趣弥浓”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赞叹和对简陋草堂生活的喜爱。“幸有数亩田,得延二仲踪”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古代隐士的追慕。二仲,指汉代隐士羊仲、裘仲,这里泛指廉洁隐退之士。
后四句诗转入对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早闻达士语,偶与心相通”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有识之士的敬仰和认同。“误徇一微官,还山愧尘容”则流露出诗人对屈从于微官、沾染尘俗的愧疚和懊悔。最后两句“钓竿不复把,野碓无人舂。惆怅飞鸟尽,南溪闻夜钟”以景结情,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无奈融入自然景物之中,使诗歌意境更加深远。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也有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岑参作为边塞诗人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情感。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因假归白阁西草堂》不仅是岑参对田园风光和隐居生活的赞美,更是他内心深处对自由、超脱和归隐理想的追求与向往。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岑参的诗歌风格、情感世界和人生追求。
首先,从诗歌的主题来看,《因假归白阁西草堂》以田园风光和隐居生活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倦。岑参通过描绘雷雨、云雾、青松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宁静致远的氛围,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通过抒发对微官的愧疚和对隐士的追慕,表达了自己对超脱世俗、归隐山林的理想追求。
其次,从诗歌的艺术手法来看,《因假归白阁西草堂》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使诗歌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岑参以“雷声傍太白,雨在八九峰”开篇,以雷雨景象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氛围;接着以“东望白阁云,半入紫阁松”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终南山的美景;再以“胜概纷满目,衡门趣弥浓”表达对草堂生活的喜爱。这些意象和描绘不仅生动传神,也富有象征意义,如雷雨象征官场的动荡和束缚,白阁云和紫阁松则象征自然的美好和超脱。
再者,从诗歌的情感内涵来看,《因假归白阁西草堂》表达了岑参对自由、超脱和归隐理想的追求与向往。他在诗中流露出对微官的愧疚和对隐士的追慕,表达了自己对超脱世俗、归隐山林的理想追求。这种追求不仅是对个人自由的渴望,也是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岑参通过回归自然、享受隐居生活的方式,寻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安宁,实现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领悟。
此外,从诗歌的历史文化背景来看,《因假归白阁西草堂》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对于隐逸文化的推崇和追求。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隐逸文化作为士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岑参作为唐代著名诗人,其诗歌中自然流露出对隐逸文化的认同和向往。他通过描绘田园风光和隐居生活,表达了自己对隐逸文化的崇尚和追求,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对于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因假归白阁西草堂》是岑参的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倦,也表达了他对自由、超脱和归隐理想的追求与向往。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岑参的诗歌风格、情感世界和人生追求,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于人生、自然和文化的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