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读书笔记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作者: 唐 岑参

第一部分:《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作者简介

岑参(715~770),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今河南新野)人,一说湖北荆州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因做过嘉州刺史,故后人称“岑嘉州”。岑参出身于官僚家庭,早年丧父,但刻苦好学,20岁献书天子以求取官位未果。天宝三年(744年)进士及第,后两度出塞,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僚佐和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其边塞诗多作于此期间,风格雄奇瑰丽,充满英雄气概。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

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
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
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却笑霍嫖姚,区区徒尔为。
西郊候中军,平沙悬落晖。驿马从西来,双节夹路驰。
喜鹊捧金印,蛟龙盘画旗。如公未四十,富贵能及时。
直上排青云,傍看疾若飞。前年斩楼兰,去岁平月支。
天子日殊宠,朝廷方见推。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侧身佐戎幕,敛衽事边陲。自逐定远侯,亦著短后衣。
近来能走马,不弱并州儿。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创作于天宝十三载(754年)十月,当时岑参在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中任职。此诗是封常清率军西征归来,岑参在北庭西郊迎接时所写,以表达对封大夫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封常清此次西征,未战而降服敌军,凯旋而归,岑参以此诗献上,既是对封大夫战功的颂扬,也是对自己有幸参与其事的自豪表达。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边塞地区的苜蓿草长得十分丰盛鲜美,轮台一带的战马也因草料充足而膘肥体壮。封大夫上个月才向西出征讨伐匈奴,还未交战,敌军就像回家一样投降了。骆驼队连绵无尽,游牧民族的毡帐也是一个挨着一个。阴山一带的烽火自此消灭,剑水地区告急的文书更是罕见。只是可笑那霍去病,一些小功劳,不过如此而已。我伫立西郊等待主帅的归来,沙漠平铺远去,天际挂着落日的余光。送信的驿马从西驰来,封将军的仪仗已沿路两边摆开,奔赴前来。喜鹊簇拥主将,簇拥盘旋蛟龙的帅旗。像您这样年纪还未满四十,就已名显当世,可算是富贵及时了。您升迁迅速,很快擢居高位,在旁人看来,那速度就像飞一样快。前年攻破楼兰国,去年又夷平月支国。天子对封将军特别恩宠,日甚一日,朝廷对他非常倚重。我这个一介书生何其幸运,忽然受到封将军的知遇。我如今供事幕府中,兢兢业业,谨慎恭敬,奉事于边疆。自从我步班超的事迹投笔从戎后,也常穿着便于骑射的服装,练习骑术。我近日以来,也可以乘马疾驰,不输于并州一带的健儿。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是一首充满英雄气概和赞美之情的五言古诗。全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封常清西征凯旋的壮观场面,表达了对封大夫战功的颂扬和对国家安宁的欣慰。

诗的前两句以“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开篇,既描绘了边塞的自然风光,也暗示了战马的肥壮和军队的士气高昂。接着,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叙述了封大夫西征的过程和结果:“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这几句诗既表现了封大夫的军事才能和威慑力,也体现了战争的和平解决,减少了无谓的牺牲。

随后的诗句中,诗人以“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等句描绘了降虏之多和战果之丰,进一步突出了封大夫的战功。同时,诗人以“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等句表达了边疆的和平安宁,这是对封大夫战功的最好证明。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喜鹊捧金印,蛟龙盘画旗”等句描绘了封大夫归来的壮观场面,表达了对封大夫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有幸参与其事的自豪和对国家安宁的欣慰。

整首诗情感真挚,气势磅礴,既展现了边塞的自然风光和战争场面,也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岑参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将这首诗写得既生动传神,又富有哲理和深意。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不仅是一首赞美英雄、颂扬战功的佳作,更是一首深刻反映唐代边塞生活、体现诗人爱国情怀和人生理想的诗篇。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岑参的诗歌风格、情感世界和人生追求。

首先,从诗歌的主题来看,《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以封常清西征凯旋为背景,展现了边塞战争的和平解决和边疆的和平安宁。这一主题不仅体现了唐代边塞诗的共同特点,即歌颂英雄、颂扬战功,也反映了岑参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国家安宁的欣慰。在岑参看来,战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和平,而和平的实现需要英雄人物的领导和智慧。因此,他对封常清等边塞将领充满了敬仰和赞美之情。

其次,从诗歌的艺术手法来看,《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真挚。例如,“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以自然景观的描绘暗示了战马的肥壮和军队的士气高昂;“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以形象的比喻描绘了降虏之多和战果之丰。这些艺术手法不仅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再者,从诗歌的情感内涵来看,《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表达了岑参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赞美之情,也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人生理想。岑参作为一位边塞诗人,他深知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珍贵。因此,他对封常清等边塞将领充满了敬仰和赞美之情,认为他们是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英雄。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有幸参与其事的自豪和对国家安宁的欣慰。这种情感内涵不仅体现了岑参的爱国情怀和人生理想,也反映了唐代士人的共同追求和价值取向。

此外,从诗歌的历史文化背景来看,《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也反映了唐代边塞生活的艰辛和复杂。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但其边疆地区却经常受到外族的侵扰和威胁。因此,唐代士人普遍具有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和边塞意识。他们通过诗歌等艺术形式表达了对国家安宁的渴望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岑参的这首诗正是这种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产物之一,它深刻反映了唐代边塞生活的艰辛和复杂以及士人的爱国情怀和人生理想。

最后,从诗歌的哲理和深意来看,《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岑参在诗中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国家安宁的欣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赞美之情。这种情感内涵不仅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人生理想,也反映了人类共同的追求和价值取向。同时,诗人也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价值的珍视之情。他认为英雄人物之所以伟大不仅是因为他们的战功和贡献更是因为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热爱之情。这种哲理和深意不仅使诗歌更加具有思想性和启发性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智慧。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