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读书笔记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作者: 唐 岑参

第一部分:《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年—770年),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南阳人(一说湖北荆州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岑参出生于官僚家庭,自幼聪颖好学,二十岁献书天子,希求官位未果。天宝三年(744年)进士及第,历任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等职,两次从军边塞,其边塞诗雄奇瑰丽,情感真挚,是唐代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晚年曾任嘉州刺史,故世称“岑嘉州”。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唐·岑参

一从弃鱼钓,十载干明王。
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
仲秋至东郡,遂见天雨霜。
昨日梦故山,蕙草色已黄。
平明辞铁丘,薄暮游大梁。
仲秋萧条景,拔剌飞鹅鸧。
四郊阴气闭,万里无晶光。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
聊以玉壶赠,置之君子堂。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创作于天宝元年(742年)秋,是岑参离开长安东行至大梁(今河南开封)后,寄赠给匡城(今河南长垣西南)主人的诗作。此时岑参已历经十年求官之路,却未能如愿,心情苦闷彷徨。在旅途中,他目睹了秋日萧条之景,触景生情,回忆起故乡和友人,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仕途失意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自从放弃隐居生活,十载以来一直努力求见皇上。却无缘踏上朝廷的台阶,如今又想回到渔父隐居的地方。仲秋时节来到东郡,已见天上降下寒霜。昨夜梦中回到故乡,那里的蕙草已经枯黄。清晨辞别铁丘,傍晚来到大梁。仲秋的大梁景色萧条,大雁南飞声声凄凉。四面郊野阴云笼罩,一望无边昏暗无光。长风阵阵吹动茅草,野火熊熊燃烧枯桑。我的故友在匡城为官,名声盛大四处传扬。姑且赠你一把玉壶,将它安置在你的厅堂。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是岑参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仕途失意后的苦闷彷徨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首联“一从弃鱼钓,十载干明王”直接点出诗人十年的求官经历,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次联“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则表达了诗人无法踏入朝廷的失望之情和想要回归隐居生活的想法。这两联诗通过对比和反差,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颔联“仲秋至东郡,遂见天雨霜”和颈联“昨日梦故山,蕙草色已黄”则通过描绘秋日景色和梦境,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思乡之情。诗人以秋日之景和梦境中的故乡蕙草枯黄,暗示了自己仕途的不顺和岁月的流逝,表达了对故乡和过去生活的怀念。

尾联“平明辞铁丘,薄暮游大梁”以下六句,则具体描绘了诗人离开铁丘前往大梁途中所见的萧条景象,以及到达大梁后的所见所感。诗人以“拔剌飞鹅鸧”、“四郊阴气闭”、“万里无晶光”、“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等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秋日大梁的萧条和荒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失落。

最后四句“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聊以玉壶赠,置之君子堂”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赞美之情。诗人以玉壶相赠,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寄寓了对友人清正廉洁、品德高洁的期望和祝愿。

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意境悠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仕途失意后的苦闷彷徨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不仅是一首情感真挚深沉的佳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刻人生哲理和时代背景的诗歌。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度解读,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岑参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历史的智慧和人生的启示。

首先,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岑参对仕途失意的深刻体验和无奈感慨。作为一位有才华、有抱负的诗人,岑参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政治理想和社会价值,然而现实的残酷和仕途的坎坷却让他屡屡受挫。这种仕途失意的体验不仅让岑参内心充满了苦闷和彷徨,也让他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和认识。在诗中,他以秋日之景和梦境中的故乡蕙草枯黄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对岁月流逝和仕途不顺的感慨和无奈。这种感慨和无奈不仅是个人的情感体验,也是那个时代许多文人士大夫的共同心声。

其次,诗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处世智慧。岑参在诗中通过对友人的思念和赞美之情,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处世的理解和追求。他认为真正的友情应该像玉壶一样清澈透明、纯洁无瑕,而真正的君子则应该像玉壶一样清正廉洁、品德高洁。这种对友情和君子的赞美之情不仅体现了岑参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哲理和处世智慧。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同样需要珍视真正的友情和追求高尚的人格品质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再者,诗中反映了唐朝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普遍追求和价值取向。唐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思想开放的时代之一,文人士大夫普遍追求政治理想和社会价值的同时也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的提升。岑参作为唐朝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和文人士大夫他的诗作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体验和思想情感也体现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普遍追求和价值取向。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唐朝时期文人士大夫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感受那个时代的文化气息和人文精神。

此外,从诗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岑参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细腻描绘。他通过生动的笔触和细腻的描绘将秋日大梁的萧条景象和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展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这种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岑参的艺术才华和审美能力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资源和审美享受。

最后,通过这首诗我们还可以引发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岑参的仕途失意和人生坎坷让我们看到了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而他对友人的思念和赞美之情则让我们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建立和维护真正的友情和人际关系;他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细腻描绘则让我们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对自然的敬畏和爱护之心。这些思考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面对和把握自己的人生和社会。

总之,《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是一首情感真挚深沉、意境悠远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度解读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岑参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历史的智慧和人生的启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