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作者: 唐 岑参
第一部分:《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年—770年),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出生于官僚家庭,自幼聪颖好学,遍读经史。他的诗风雄奇瑰丽,情感真挚深沉,尤擅长描绘边塞风光和战争景象,与高适并称“高岑”。岑参的作品广泛涉及写景、纪游、赠答、送别等题材,其中边塞诗成就最为突出,展现了盛唐时期边疆的风貌和将士们的壮志豪情。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
汝不闻秦筝声最苦,五色缠弦十三柱。
怨调慢声如欲语,一曲未终日移午。
红亭水木不知暑,忽弹黄钟和白纻。
清风飒来云不去,闻之酒醒泪如雨。
汝归秦兮弹秦声,秦声悲兮聊送汝。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创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至上元二年(761年)间,当时岑参任虢州长史。这首诗是岑参为送别即将返回京城长安的外甥萧正所作。秦筝,作为秦地的一种传统弦乐器,其哀怨的曲调触动了诗人的离愁别绪,于是他以秦筝为题,借乐寄情,表达了对萧正归京的依依惜别之情。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你可知秦筝的声音最为悲苦,五色琴弦缠绕着十三根琴柱。那哀怨的曲调缓慢悠扬,仿佛在低语倾诉,一曲未终,日头已移至正午。红亭周围,水木葱茏,仿佛不知暑热,忽然间,秦筝声起,弹奏着《黄钟》和《白纻》两支曲子。清风飒飒吹来,云彩似乎也被琴声吸引而不愿离去,听闻此曲,即便是醉酒之人也会清醒过来,泪流满面。你即将返回秦地长安,让我再为你弹奏一曲秦地的声音,这悲凉的秦声,权当是我送别你的礼物。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是一首充满深情厚谊的送别诗。全诗以秦筝为引子,通过对秦筝声、弹奏场景及诗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外甥萧正归京的深深不舍和无限祝福。
首句“汝不闻秦筝声最苦,五色缠弦十三柱”直接点出了秦筝的特点和其在诗人心中的情感象征。秦筝声苦,五色缠弦,既描绘了秦筝的外观,又暗含了其哀怨的曲调,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
接下来的“怨调慢声如欲语,一曲未终日移午”进一步描绘了秦筝的音调特色。怨调慢声,如泣如诉,仿佛在低语倾诉,一曲未终,时间已悄然流逝,这种对时间的敏感捕捉,更加凸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
“红亭水木不知暑,忽弹黄钟和白纻”两句,则转换了视角,描绘了弹奏秦筝的场景。红亭、水木、清风,构成了一幅清凉的夏日图景,而秦筝的突然响起,打破了这份宁静,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动感和情感。
“清风飒来云不去,闻之酒醒泪如雨”两句,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清风飒飒,云彩似乎也被琴声吸引而不愿离去,这种自然景象的描绘,实际上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听闻此曲,即便是醉酒之人也会清醒过来,泪流满面,这不仅展现了秦筝声的感染力,也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
末两句“汝归秦兮弹秦声,秦声悲兮聊送汝”直接点明了送别的主题。你即将返回秦地长安,让我再为你弹奏一曲秦地的声音,这悲凉的秦声,权当是我送别你的礼物。这两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外甥萧正归京的深深不舍,也寄托了诗人对萧正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意境开阔雄奇,既展现了诗人对秦筝这一传统乐器的深厚情感,也表达了诗人对外甥萧正归京的依依惜别之情。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不仅是一首充满深情厚谊的送别诗,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情感深度的佳作。通过对秦筝声、弹奏场景及诗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岑参展现了自己对人生、离别和情感的深刻思考。
首先,从秦筝的象征意义来看,秦筝作为秦地的一种传统弦乐器,其哀怨的曲调在诗中被赋予了深刻的情感象征。秦筝声苦,既描绘了其音调的特色,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秦筝的每一次拨动,都仿佛在诉说着诗人的不舍和祝福,使得整个送别场景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其次,从离别主题的探讨来看,岑参在诗中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刻感悟。离别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带来了痛苦和忧伤,但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相聚的时光。岑参在诗中通过对外甥萧正归京的送别,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和接受,同时也寄托了对萧正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这种对离别的深刻思考,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人生智慧,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离别的意义和价值。
再次,从情感深度的挖掘来看,岑参在诗中展现了自己对外甥萧正深厚的情感。萧正作为岑参的外甥,两人之间必然有着深厚的亲情纽带。在萧正即将归京之际,岑参内心的离愁别绪难以言表,只能通过秦筝这一传统乐器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这种情感的深度挖掘,不仅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深刻的感染力,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真挚情感。
此外,岑参在诗中还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五色缠弦十三柱”象征着秦筝的复杂构造和哀怨的曲调;“红亭水木不知暑”则描绘了一幅清凉的夏日图景,与秦筝的哀怨曲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清风飒来云不去”则象征着诗人内心对萧正归京的不舍和祝福。这些意象和象征手法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也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能够深入思考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最后,从诗歌的艺术特色来看,《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具有雄奇瑰丽、情感真挚的艺术风格。岑参以秦筝为引子,通过对秦筝声、弹奏场景及诗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外甥萧正归京的依依惜别之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开阔、情感深沉,既展现了诗人对秦筝这一传统乐器的深厚情感,也表达了诗人对外甥萧正归京的深深不舍和无限祝福。这种艺术特色不仅体现了岑参作为边塞诗人的独特风采,也展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追求。
综上所述,《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是一首充满深情厚谊和深刻哲理的送别诗。通过对秦筝声、弹奏场景及诗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岑参展现了自己对人生、离别和情感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具有雄奇瑰丽、情感真挚的艺术风格,也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情感内涵,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能够深入思考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