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读书笔记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作者: 唐 岑参

第一部分:《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年—770年),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南阳新野(今河南南阳市新野县)人,与高适并称为“高岑”。他出身于官僚家庭,自幼聪颖好学,遍读经史。岑参的诗风雄奇瑰丽,情感真挚深沉,尤以边塞诗著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诗作多描绘边塞风光,展现戍边将士的生活与情感,充满了对边疆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国家边疆事业的关注。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秋。当时,岑参自安西回京述职,相邀高适、薛据等同僚诗友,一同出城郊游,来到慈恩寺。慈恩寺塔,即今西安市的大雁塔,原为唐高宗为太子时纪念其母文德皇后而建。面对巍峨俊逸的宝塔,众人拾级而上,触景生情,遂吟诗唱和以助兴。高适首唱,作《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岑参此诗即为当时的和诗之一。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宝塔宛如平地涌出,孤高巍峨耸入天宫。登上去如同走出人间,蹬踏梯道盘旋空中。高峻突出镇定神州大地,峥嵘胜过鬼斧神工。四角伸展挡住白日光辉,塔高七层紧紧连着苍穹。下看飞鸟屈指可数,俯听山风呼啸迅猛。山连山如波涛起伏,汹涌澎湃奔流向东。青槐夹着笔直驰道,楼台宫殿何等精巧玲珑。秋天秀色从西而来,苍苍茫茫弥漫关中。汉代五陵在北原上,万古千秋一派青葱。清净的佛理我已完全领悟,殊妙的善因是我平素所信奉。我发誓回去后行将辞官归隐,追求那无穷无尽的佛道。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是岑参的一首五言古诗,通过对慈恩寺塔的描绘和登塔后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佛家清净之理的领悟。全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充满了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

首十句,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慈恩寺塔的孤高和雄伟。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用一“涌”字增强了诗的动势,既勾勒出了宝塔孤高危耸之貌,又给宝塔注入了生机。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等句,则进一步展现了宝塔的高峻和精妙。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更是将宝塔的高大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八句,诗人转而描绘登塔后所见的壮丽景色。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这些诗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绘,展现了登塔后所见的广阔天地和壮丽景色。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大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忧思。

末四句,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感悟和决心。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表达了诗人对佛家清净之理的领悟和信奉。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则表明了诗人辞官归隐、追求佛道的决心。这四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意境开阔,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慈恩寺塔的描绘和登塔后的感悟,展现了自己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佛家清净之理的领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佳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情感深度的诗歌。通过对慈恩寺塔的描绘和登塔后的感悟,岑参展现了自己对人生、自然和宗教的深刻思考。

首先,从自然景观的描绘来看,岑参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慈恩寺塔的孤高和雄伟。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等句,不仅描绘了宝塔的高峻和精妙,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崇拜。同时,通过对登塔后所见的壮丽景色的描绘,如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等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广阔天地的向往。

其次,从人生哲理的思考来看,岑参在诗中表达了对佛家清净之理的领悟和信奉。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等句,体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在岑参看来,佛家的清净之理能够帮助人们彻悟人生真谛,摆脱世俗烦恼。这种思想在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对现实不满和无奈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

再次,从情感深度的挖掘来看,岑参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忧思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登塔望远,诗人不仅看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和广阔天地的美好,也看到了大唐王朝由盛而衰的现实和个人命运的无奈。这种情感深度的挖掘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深刻的感染力。

此外,岑参在诗中还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手法。如“塔势如涌出”象征着新生和力量,“四角碍白日”则隐喻着权力和地位的束缚。这些象征和隐喻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也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能够深入思考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最后,从诗歌的艺术特色来看,《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具有雄奇瑰丽、情感真挚的艺术风格。岑参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慈恩寺塔的孤高和雄伟以及登塔后所见的壮丽景色。同时,通过深刻的哲理思考和情感深度的挖掘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深刻的感染力。这种艺术特色不仅体现了岑参作为边塞诗人的独特风采也展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追求。

综上所述,《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深度的诗歌。通过对慈恩寺塔的描绘和登塔后的感悟岑参展现了自己对人生、自然和宗教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这首诗不仅具有雄奇瑰丽、情感真挚的艺术风格也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情感内涵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能够深入思考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