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山房春事二首》

《山房春事二首》作者: 唐 岑参

第一部分:《山房春事二首》作者简介

岑参(公元715~770年),南阳棘阳(今新野县)人,另说湖北荆州人。他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为“高岑”,因做过嘉州刺史,故后人称“岑嘉州”。岑参出身官僚家庭,幼年丧父,但砥砺苦学,遍读经史。他20岁献书天子,希以此获取官位而未能如愿。天宝三年(744年),进士及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岑参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僚佐,后在天宝末年赴北庭,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其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他的诗歌风格雄奇瑰丽,充满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山房春事二首

其一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其二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秋,岑参由匡城至大梁。次年春,他游览了梁园,并在此背景下创作了《山房春事二首》的第二首。而第一首可能作于此前,两首诗虽然都与春事有关,但内容与情调并不一致,可能不是同一时间的作品,只是编辑者的凑合。梁园,又名兔园、竹园,是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周围三百多里,昔日繁华,如今却已衰败,这为岑参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情感寄托。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其一
春风柔和,日光温暖,春光荡漾。蝴蝶和蜜蜂不时乱飞进厅房。门前的几枝柳条低拂着衣架,一片山花飘落在了笔床之上。

其二
梁园之中夕阳已西下,只有点点乱飞的乌鸦。放眼望去满目的萧条,零零落落三两户人家。园中树木你怎能知道,人已散尽失去了繁华。一年一度春风又吹过,依然开着昔日的鲜花。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山房春事二首》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两首七言绝句。第一首写的是浓郁的春光充满天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此诗写景细致,语言朴素自然,通过春风、日光、蝴蝶、蜜蜂、柳条、山花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美丽景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春天特有的生命力和美感,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美好。

第二首则是一首怀古诗,通过梁园的春景,表达了诗人对今古兴亡、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前两句从正面极写园林之萧条,后两句通过庭树春日发花写绚烂的春景,从反面来加以衬托。这种反衬手法使得梁园的萧条更加突出,也加深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无奈。诗人不说自己深知物是人非,却偏从对面翻出,说是“庭树不知”;不说此时梁园颓败,深可伤悼,自己无心领略春光,却说无知花树遵循自然规律,偏在这一片萧条之中依然开出当年的繁花。这种含蓄而深沉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复杂和丰富。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山房春事二首》不仅是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更蕴含着诗人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在第一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前途的信心。春风、日光、蝴蝶、蜜蜂等意象,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美丽,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温暖和希望。这种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使得诗歌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在第二首诗中,诗人通过怀古的方式,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物是人非的无奈。梁园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不禁感叹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无常。诗人以庭树的“不知”与人的“去尽”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自然与人事之间的深刻差异。庭树并不理解人们为何离去,它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生长,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自然的冷漠和无情。而“春来还发旧时花”则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过去和现在的感慨。春天到来,庭树依旧开出旧时的花朵,仿佛在提醒诗人过去的时光和人事,这种怀旧和伤感的情绪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此外,《山房春事二首》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在第一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自然以其独有的方式存在着,不受人事的干扰和影响,这种恒久不变的自然元素成为了诗人寄托情感的对象。在第二首诗中,诗人通过怀古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奈和感慨。人生如梦,岁月如梭,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历史的进程和自然的规律。这种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洞察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加深远的意义。

总的来说,《山房春事二首》是一首充满生命力和历史感的诗歌。它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这种思考不仅具有时代性,也具有普遍性,使得诗歌成为了跨越时空的经典之作。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