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读书笔记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作者: 唐 岑参

第一部分:《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年—770年),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他生于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早年丧父,家境贫寒,却勤奋好学,遍读经史。岑参的诗作风格多样,既有描绘边塞风光的雄奇瑰丽之作,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也有抒发个人情感的细腻之作,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他的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秋。当时,岑参自安西回京述职,相邀高适、薛据、杜甫、储光羲等同僚诗友出城郊游,来到慈恩寺。他们见宝塔巍峨俊逸,遂拾级而上,触景生情,吟诗唱和以助兴。高适首唱,作《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其余人相和,岑参此诗就是当时的和诗之一。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宝塔的气势宛如平地涌出,孤高巍峨耸入天宫。登上去像走出人间,蹬踏梯道盘旋空中。高峻突出镇定神州大地,峥嵘胜过鬼斧神工。四角伸展挡住白日光辉,塔高七层紧紧地接连着苍穹。站在塔顶鸟瞰指点翱翔飞鸟,俯身向下倾听阵阵怒吼狂风。山连着山好比波涛汹涌起伏,汹涌澎湃奔流向东。青槐夹着笔直驰道,楼台宫殿何等精巧玲珑。悲凉秋色打从关西弥漫而来,苍苍茫茫已经布满秦关之中。清净寂来的佛理我完全领悟,行善施道素来是我做人信奉。我发誓回去后行将辞官归隐,我觉得佛道的确能济世无穷。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是岑参的一首五言古诗,通过描绘慈恩寺塔的孤高、突兀、超逸绝伦的气势,以及登塔回望所见到的苍茫、古寂、清幽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

诗的开篇即以“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两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慈恩寺塔的气势非凡,仿佛从地下涌出,孤高巍峨,直耸入天宫。接着,“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两句,写出了诗人登塔后的感受,仿佛脱离了尘世,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塔身的突兀高耸,被形容为“峥嵘如鬼工”,进一步突出了塔的雄伟壮观。

在描绘塔身的同时,诗人也不忘回望四周景色。从“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到“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塔下四周连绵的山峦、奔腾的河流、青翠的槐树和精巧的宫殿,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这些景色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壮美,也寄托了诗人对历史和自然的感慨。

诗的最后四句,诗人由景生情,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他认为清净的佛理可以使人彻悟,而善因则是自己向来信奉的。因此,他发誓要辞官归隐,去追求无穷无尽的佛道。这种对佛道的追求,既是对现实世界的超脱,也是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和历史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岑参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巧妙结合,使得诗歌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意味。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不仅是岑参对慈恩寺塔壮丽景色的描绘,更是他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展现。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岑参对自然、历史、人生和佛理的深刻思考。

首先,从自然景色的描绘来看,岑参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将慈恩寺塔的孤高、突兀、超逸绝伦的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用“涌出”、“耸天宫”、“碍白日”、“摩苍穹”等词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塔的雄伟壮观。同时,他通过对塔下四周景色的描绘,如连绵的山峦、奔腾的河流、青翠的槐树和精巧的宫殿,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这些景色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壮美,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其次,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岑参在诗中通过对汉代五陵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厚重和沧桑。五陵作为汉代五位帝王的陵墓,见证了历史的兴衰更替。岑参在诗中通过对五陵的遥望和感慨,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这种对历史的思考,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博大。

再次,从人生的角度来看,岑参在诗中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他认为清净的佛理可以使人彻悟,而善因则是自己向来信奉的。因此,他发誓要辞官归隐,去追求无穷无尽的佛道。这种对佛道的追求,既是对现实世界的超脱,也是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岑参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历史的感慨,引出了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他认为人生短暂而无常,应该追求内心的清净和平静,而不是沉迷于世俗的功名利禄。这种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使得诗歌具有了更高的思想境界。

最后,从艺术手法上来看,岑参在诗中运用了夸张、拟人、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意味。例如,“塔势如涌出”一句,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塔的雄伟壮观;“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两句,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塔的高峻和精巧描绘得栩栩如生;“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两句,则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将秋色的凄凉与关中的苍茫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歌的意境。

综上所述,《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佳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诗歌。岑参通过这首诗,展现了自己对自然、历史、人生和佛理的深刻思考,使得诗歌具有了更高的思想境界和艺术价值。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