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酬张十一功曹》作者: 唐 韩愈
第一部分:《湘中酬张十一功曹》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或“昌黎先生”。他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韩愈的诗文以雄健豪放著称,主张“文以载道”,反对骈俪文风,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湘中酬张十一功曹
休垂绝徼千行泪,共泛清湘一叶舟。
今日岭猿兼越鸟,可怜同听不知愁。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湘中酬张十一功曹》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当时韩愈和张署同为监察御史,因直言敢谏而被贬至偏远之地。韩愈被贬为阳山令,张署为临武令。两人在贬谪期间,虽身处逆境,但友情深厚,相互慰藉。贞元二十一年,唐德宗驾崩,顺宗即位,大赦天下。韩愈和张署得以遇赦,同赴江陵赴任。途中,韩愈作此诗以酬答张署,表达了他遇赦后的喜悦心情和对友情的珍视。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不必再因贬官南方而垂泪千行了,今天不是同乘一叶扁舟沿湘江北上了吗?岭猿和越鸟的叫声本来会使北人听了哀愁的,但今日我们同听却觉得它们的声音也变得可爱了,不再感到忧愁。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湘中酬张十一功曹》是一首七言绝句,语言简练而意蕴深厚。诗中首句“休垂绝徼千行泪”表达了韩愈对过去贬谪生活的告别和释然,他劝慰自己和友人不要再为过去的痛苦而流泪。次句“共泛清湘一叶舟”则描绘了两人同乘一叶扁舟,在清澈的湘江上悠然前行的画面,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后两句“今日岭猿兼越鸟,可怜同听不知愁”则通过反衬手法,将岭猿和越鸟的哀鸣与诗人内心的喜悦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诗人看来,这些本来会令人哀愁的声音,在今日却变得可爱了,不再引起他们的忧愁。这既表现了诗人遇赦后的喜悦心情,也体现了他们对友情的珍视和共同面对困难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韩愈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将遇赦后的喜悦、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湘中酬张十一功曹》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和喜悦的诗篇,更是一首蕴含深刻人生哲理和时代背景的文学作品。
首先,从人生哲理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体现了韩愈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在遭遇贬谪这样的重大人生挫折后,韩愈并没有沉溺于痛苦和绝望之中,而是选择了释然和面对。他劝慰自己和友人不要再为过去的痛苦而流泪,而是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和未来的希望。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不仅令人敬佩,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其次,从时代背景的角度来看,这首诗反映了唐代中期政治黑暗、宦官专权的社会现实。韩愈和张署作为正直的官员因直言敢谏而被贬至偏远之地,这既是他们个人的不幸也是时代的悲剧。然而,在逆境中他们并没有放弃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而是选择了坚持和抗争。最终他们得以遇赦重获自由这不仅是对他们个人的肯定也是对整个时代的呼唤和期望。
此外,《湘中酬张十一功曹》在文学上也具有很高的价值。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诗文以雄健豪放著称。这首诗虽然篇幅短小但语言简练意蕴深厚。他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将遇赦后的喜悦、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最后从友情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也是一首表达深情厚谊的佳作。韩愈和张署在贬谪期间相互慰藉共同面对困难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在遇赦后他们同赴江陵途中韩愈作此诗以酬答张署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这种真挚的情感不仅令人感动也体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综上所述,《湘中酬张十一功曹》是一首充满情感、哲理和时代背景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现了韩愈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唐代中期政治黑暗、宦官专权的社会现实以及友情的美好和珍贵。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