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歌》作者: 唐 韩愈
第一部分:《石鼓歌》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中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被后世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在文学上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章应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时代精神,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雄浑壮阔的气势,又不失细腻入微的描绘,被誉为“韩诗”或“韩风”。除诗歌外,他在散文创作上也取得了卓越成就,如《师说》、《进学解》等,都是流传千古的佳作。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石鼓歌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蒐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婀。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安能以此尚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石鼓歌》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年)。当时,韩愈在凤翔府天兴县(今陕西宝鸡)见到了石鼓和石鼓文,深感其珍贵。石鼓,又称猎碣或陈仓石鼓,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刻有十个石鼓文,内容记述了秦国国君游猎的情况,对于研究秦代历史、文化、文字等具有重要价值。韩愈在见到石鼓的拓本后,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石鼓歌》。此诗不仅表达了韩愈对石鼓的珍视与赞叹,也反映了他对当时文化状况的深刻思考。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张生手拿周朝石鼓文的拓本,劝我写一首咏赞它的石鼓歌。我虽好古却苦于生得太晚,对着石鼓文我哭得涕泪滂沱。想当年我蒙召做国子监博士,那年正改纪元年号称着元和。我的朋友在凤翔府任职从事,曾经为我设计挖掘石鼓坑窝。我刷帽沐浴禀告国子监祭酒:“如此至宝文物世上能存几多?只要包毡裹席就能立即运到,十个石鼓运载只需几匹骆驼。进献太庙把它比作文物郜鼎,那声价百倍于郜鼎岂是太过?皇恩浩荡如果准许留在太学,诸生就能钻研解说一起切蹉。汉朝时鸿都门观经尚且拥塞,将会看见全国上下为此奔波。剜剔藓苔泥尘露出文字棱角,把它放得平平稳稳不偏不颇。高楼大厦深檐厚瓦把它覆盖,经历久远不受意外损坏伤挫。”朝中的大官个个都老于世故,他们空无主见岂肯感奋奔波?牧童在鼓上敲火牛用它磨角,谁能再用手把这个宝物抚摸?长年累月风化销铄将被埋没。六年来向西遥望我空叹吟哦!王羲之书法时俗趁机显秀媚,书写数张还可换回一群白鹅。继周之后八代争战已经结束,至今无人收拾整理又可奈何?如今正是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皇上重视儒术推崇孔丘孟轲。怎么才能把此事向皇帝建议,愿借善辩之人发挥口若悬河。石鼓歌写到这里就算结束吧,哎呀我的意愿大概会是白说!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石鼓歌》是韩愈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共二百余字,以石鼓为引子,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诗中既有对石鼓历史价值的赞叹,也有对当时文化现状的忧虑与反思,展现了韩愈深厚的学识与敏锐的洞察力。在艺术特色上,这首诗采用了长篇歌行的形式,语言质朴而富有韵味,句式灵活多变,既有雄浑壮阔的气势,又不失细腻入微的描绘。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与文化意象,使得整首诗既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具体而言,诗中“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等句,通过描绘周宣王时期的动荡局势与秦国的崛起,为石鼓的出现提供了宏大的历史背景。而“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等句,则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石鼓历经沧桑而依然保存完好的奇迹。此外,诗中还巧妙地融入了韩愈个人的情感与经历,使得整首诗更加真实可感。
《石鼓歌》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作为韩愈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展现了韩愈高超的文学才华,更通过石鼓的历史意义反映了当时唐朝社会的动荡与变革。这首诗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在诗中提及或引用《石鼓歌》的诗句和意境来表达自己对古代文化遗产的热爱和珍视之情。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石鼓歌》不仅是一首赞美石鼓的诗歌,更是一首深刻反映韩愈个人情感与思想的作品。通过对石鼓的描绘与赞美,韩愈表达了自己对古代文化的热爱与珍视,同时也对当时文化现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与反思。
首先,从诗歌的内容来看,韩愈对石鼓的赞美与珍视贯穿全诗。石鼓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具有极高的历史与文化价值。韩愈在诗中详细描绘了石鼓的文字、字体及其保留的价值,表达了自己对石鼓的深厚感情。例如,“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等句,展现了石鼓文字体的古奥与美妙。同时,“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等句,则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石鼓历经沧桑而依然保存完好的奇迹。
其次,韩愈在诗中表达了对当时文化现状的忧虑与反思。他通过描绘石鼓文的遭遇,暗喻了当时文化遗产的处境。石鼓文虽然珍贵,但却被朝廷视为破烂玩意,不受重视。韩愈对此深感痛心,他呼吁朝廷予以重视与保护。例如,“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婀。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等句,批判了朝中重臣对石鼓文的漠视与无情。同时,“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等句,则表达了韩愈对石鼓文命运的担忧与无奈。
此外,韩愈在诗中还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他通过回忆自己发现石鼓的经过和建议留置太学的过程,表达了自己对石鼓的深厚感情与珍视之情。同时,他也通过描绘自己与石鼓文的互动与对话,展现了自己对古代文化的热爱与追求。例如,“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等句,回忆了自己发现石鼓的经过;而“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