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城南十六首·遣兴》作者: 唐 韩愈
第一部分:《游城南十六首·遣兴》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章应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韩愈的诗文作品风格独特,语言质朴而富有哲理,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著作《韩昌黎集》等流传至今。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游城南十六首·遣兴
唐·韩愈
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
莫忧世事兼身事,须著人间比梦间。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游城南十六首·遣兴》是韩愈晚年时期创作的组诗《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这组诗主要回忆了韩愈少年时在宣城的生活经历,其中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描绘,也有对世事的感悟。而《遣兴》这首诗则透露出韩愈晚年的消极悲观情绪,这与他一生仕途的坎坷和多次遭贬的经历密切相关。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因力谏宪宗“迎佛骨入大内”而触怒龙颜,险遭死罪,后被贬为潮州刺史。在潮州,他又因上奏《论天旱人饥状》要求减免灾区赋税而再遭贬谪,最终到连州阳山当县令。这些经历使韩愈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从而创作出了这首《遣兴》。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打发一生时光最好的东西只有酒,思量做什么事都不如闲适生活安逸。
不要忧虑世上和自身的那些琐事,应该将人间当作做梦一样过。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游城南十六首·遣兴》是一首抒情小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韩愈对人生的感悟。诗的前两句“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其中,“断送”一词在这里是消磨、打发之意,与现代汉语中的“断送”含义截然不同。韩愈用“酒”来陪送自己的一生,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琐事的厌倦。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韩愈晚年的消极悲观情绪,也隐含了他对仕途坎坷和人生无奈的感慨。
诗的后两句“莫忧世事兼身事,须著人间比梦间”进一步升华了主题。韩愈劝诫人们不要忧虑世上的和自身的琐事,应该将人间当作做梦一样过。这两句诗对仗工整,意境深远,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它们不仅是韩愈对人生的感悟和总结,也是对后世读者的启示和告诫。
整首诗语言质朴而富有哲理,情感深沉而含蓄。韩愈通过简洁的诗句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使人在品味之余也能感受到他内心的隐痛和无奈。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韩愈的文学才华和人生智慧,也为我们理解唐代文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游城南十六首·遣兴》作为韩愈晚年时期创作的一首抒情小诗,其内涵远不止于表面的消极悲观情绪。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韩愈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他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洞察。
首先,从人生观的角度来看,《遣兴》展现了韩愈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琐事的厌倦。这种态度并非他晚年才形成,而是与他一生的经历密切相关。韩愈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这使他对官场的黑暗和人生的无奈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在这种背景下,他逐渐形成了追求闲适、超然物外的人生观。在诗中,“断送一生惟有酒”不仅表达了他对酒的喜爱,更隐含了他对仕途的厌倦和对人生的无奈。而“寻思百计不如闲”则进一步强调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琐事的排斥。
其次,从价值观的角度来看,《遣兴》反映了韩愈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在韩愈看来,人生并非只有追求功名利禄才有意义,闲适安逸的生活同样值得珍惜。这种价值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独特和珍贵。当时的社会普遍重视功名利禄,而韩愈却能够超越这种世俗观念,提出自己对人生价值的独特见解。这种价值观不仅体现了韩愈的个性和智慧,也为我们理解唐代文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
再者,从社会洞察的角度来看,《遣兴》还隐含了韩愈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批判。诗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及社会现实,但通过对人生态度的抒发,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无奈。韩愈一生积极用世,关心民生疾苦,但仕途的坎坷和多次遭贬使他逐渐认识到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在诗中,“莫忧世事兼身事”看似是劝诫人们不要忧虑世上的和自身的琐事,实则是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无奈和讽刺。他将人间比作做梦一样过,既表达了对现实的逃避和无奈,也隐含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此外,《遣兴》还体现了韩愈的文学才华和创作风格。他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复杂的人生感悟和情感体验。诗中的每一个字都经过精心雕琢,既符合音韵格律的要求,又能够准确地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这种创作风格不仅展现了韩愈的文学才华,也为我们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点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综上所述,《游城南十六首·遣兴》是一首蕴含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情感内涵的诗歌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韩愈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他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洞察。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理解唐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诗歌艺术特点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