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寄乐天》作者: 唐 元稹
第一部分:《水上寄乐天》作者简介
《水上寄乐天》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五言诗。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元稹早年与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运动,对唐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诗歌风格质朴深情,善于表达对朋友和生活的深厚情感。元稹的这首《水上寄乐天》便是他诗歌中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月夜江景,抒发了对挚友白居易的深切怀念之情。
第二部分:古诗原文
水上寄乐天
眼前明月水,先入汉江流。
汉水流江海,西江过庾楼。
庾楼今夜月,君岂在楼头。
万一楼头望,还应望我愁。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十年(公元815年)至十三年间。当时,元稹被贬为通州(今四川达县)司马,而他的好友白居易也已被贬为江州司马。在沿汉水赶往通州的路途中,元稹望月怀远,思念起了远在江州的朋友白居易,于是写下了这首《水上寄乐天》。诗中表达了虽然路途遥远,难以聚首,但共赏明月江水,相思相忆,千里同心的深厚情谊。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眼前的明月映照在水面上,先流入汉江之间。汉江水奔腾向江海而去,而西江水也绕过了庾楼。庾楼今夜有月明,问一问,你是否在楼上。如果在楼上向外望,或者也会思念我,看到我心中的忧愁。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水上寄乐天》是一首充满深情厚谊的怀人诗。全诗以明月为线索,通过描绘月夜江景,将诗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首联“眼前明月水,先入汉江流”以明月倒影在水面上的景象开篇,既描绘了眼前的美丽景色,又暗含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颔联“汉水流江海,西江过庾楼”进一步扩展了画面,将诗人的思绪引向远方,仿佛汉水和西江都能将他的思念之情传递给白居易。颈联“庾楼今夜月,君岂在楼头”直接点出了诗人思念的对象——白居易,并询问他是否在庾楼上赏月。尾联“万一楼头望,还应望我愁”则表达了诗人对白居易的深切怀念和担忧,即使白居易在楼头远眺,也应该能看到诗人心中的忧愁。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元稹巧妙地运用了顶真手法,使诗句回环往复,连绵不断,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表现力。同时,他也通过描绘月夜江景,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水上寄乐天》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刻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的作品。首先,从人生哲理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元稹和白居易作为唐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友情不仅体现在文学上的相互支持和切磋,更体现在人生道路上的相互扶持和鼓励。在元稹被贬谪的艰难时刻,他依然能够想起远方的朋友,通过诗歌表达思念之情,这种情感的纯粹和深厚令人感动。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豁达,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的挑战。
其次,从情感体验的角度来看,这首诗展现了诗人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世界。元稹通过描绘月夜江景,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起伏。同时,他也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许。尽管身处逆境,但他依然相信友情的力量能够跨越千山万水,将彼此的心紧紧相连。这种对友情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此外,《水上寄乐天》还体现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独特见解和追求。元稹作为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主张诗歌应该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鲜明的艺术特色。在这首诗中,他巧妙地运用了顶真手法和意象描绘等艺术手法,使诗歌在形式上更加工整和谐,在内容上更加生动具体。同时,他也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深厚的文学素养。
总之,《水上寄乐天》是一首充满深情厚谊和人生哲理的诗歌作品。它通过描绘月夜江景和表达友情之情,展现了诗人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人生思考。同时,它也体现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独特见解和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执着追求。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更是我们理解和感受唐代诗人情感世界和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