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怀》作者: 唐 杜牧
第一部分:《遣怀》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出身名门望族,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杜牧的诗歌风格俊爽清丽,意境深远,既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有对现实的敏锐洞察。他的诗作题材广泛,情感深沉,既有对美好青春的怀念,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杜牧的诗歌在唐代文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部分:诗词原文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第三部分:写作背景
《遣怀》是杜牧在晚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创作背景可追溯至他早年任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府期间的扬州生活。公元833-835年(文宗大和七年至九年),杜牧在扬州度过了他三十一、二岁的青春岁月,那时他颇好宴游,与青楼女子多有来往,过着诗酒风流、放浪形骸的生活。多年后,杜牧在黄州刺史任上,回想起这段经历,心中充满了感慨与反思,于是写下了这首《遣怀》。
第四部分:诗词翻译
想当年,我漂泊江湖,整日载酒而行,过着放浪形骸的生活。那时,我专爱那些腰肢纤细、体态轻盈的歌姬舞女,醉看她们在掌中起舞,轻盈婀娜。扬州十年的纵情声色,恍如一场大梦,到如今,却只落得个青楼薄情郎的名声。
第五部分:诗词赏析
《遣怀》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了杜牧早年扬州生活的轮廓,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那段时光的感慨与反思。诗的前两句“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通过描绘诗人漂泊江湖、以酒为伴的生活状态,以及那些曾陪伴他左右、舞姿曼妙、体态轻盈的歌姬舞女,展现了杜牧早年生活的放纵与不羁。然而,这种生活并非没有代价,诗的后两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便是对此的深刻反思。杜牧用“十年一觉扬州梦”来概括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既表达了对那段时光的怀念与留恋,也透露出一种深深的遗憾与自责。而“赢得青楼薄幸名”则更是直接点出了他因放纵生活而付出的代价——一个对感情不专、薄情寡义的名声。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既有对美好青春的怀念,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第六部分:诗词深度解读
《遣怀》不仅是一首描绘诗人早年生活的诗作,更是一首富含哲理与文化内涵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杜牧不仅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感慨与反思,也揭示了人性中的某些弱点和社会的不公。
首先,从人性的角度来看,《遣怀》揭示了人性中的放纵与自我迷失。杜牧在扬州期间,沉迷于诗酒风流、放浪形骸的生活,虽然享受了短暂的快乐与刺激,但最终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个对感情不专、薄情寡义的名声。这种放纵与自我迷失不仅损害了他个人的名誉与前途,也让他深刻体会到了人生无常与世事沧桑。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人性中这种弱点的深刻反思与批判。
其次,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遣怀》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于文人生活的某种偏见与不公。在唐代社会中,文人往往被视为社会的精英与楷模,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受到严格的规范与约束。然而,当文人一旦偏离了这种规范与约束,沉迷于放纵与不羁的生活时,他们往往会受到社会的谴责与排斥。杜牧在扬州期间的生活经历正是这种偏见与不公的直接体现。他因放纵生活而付出的代价不仅是个人的名誉与前途受损,更是被社会贴上了“薄幸”的标签。这种偏见与不公不仅损害了文人的个人尊严与权益,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此外,《遣怀》还具有一定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它反映了唐代文人生活的某种真实面貌与心理状态,为我们了解唐代历史与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杜牧在诗中所运用的意象与表现手法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他巧妙地运用了“落魄江湖”、“楚腰纤细”、“青楼薄幸名”等意象与典故,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丰富。这些意象与典故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与思想内涵。
在艺术表现上,《遣怀》也展现了杜牧高超的诗歌技艺与深邃的情感表达能力。他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与生动的意象描绘,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既宁静又凄凉的氛围。同时,他也巧妙地运用了对比与象征等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丰富。整首诗构思巧妙、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遣怀》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悠远的诗作。通过这首诗,杜牧不仅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感慨与反思,也揭示了人性中的某些弱点和社会的不公。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生活的某种真实面貌与心理状态,具有一定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在艺术表现上,《遣怀》也展现了杜牧高超的诗歌技艺与深邃的情感表达能力。